“最近的‘春雷行動’,對交通整治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5月12日,金壇區(qū)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zhí)法大隊指前中隊工作人員楊小冬說,“近期,我們查處了29輛違規(guī)車輛,其中道路運輸證未驗審的就有20輛。”
生于1962年的楊小冬,已在金壇區(qū)交通運輸系統(tǒng)干了37個年頭,明年就要退休了。近40年來,貼在他身上的標簽就是“敬業(yè)”。
楊小冬入職之初在薛埠鎮(zhèn)交管所,當時,全所只有6名工作人員。他家在遠離集鎮(zhèn)的曙光村,每天一早,楊小冬就得騎自行車,翻過3公里的崎嶇山路趕到所里上班。那時,對機動車輛征收養(yǎng)路費,是一項面廣量大的工作,且難度大,每年所里都在為能不能完成征收任務而犯愁。那時的“小楊”,常年堅持在下班后“家訪”車主,耐心地做宣傳講解工作,他的這種刻苦勁,感動了不少心里有疙瘩的車主,配合地前來繳費。
自從“小楊”上了班,家里的4畝多責任田上所有的農(nóng)活和家務就全扔給了他妻子打理。從來沒有遲到早退記錄,更多的是早上班晚下班、節(jié)假日加班,這樣的敬業(yè)可就“苦”了他的妻子。每年秋收農(nóng)忙,她總要關照楊小冬:下班早點回來,幫著收割稻子。楊小冬總是答應,也總是失信。
一次,天氣突變要下雨,他家收割下來的4畝多稻子還躺在田里,急需捆堆,但楊小冬遲遲不歸,無奈的妻子只好向親戚求助,一直忙到晚上7點多才弄好。而約好了要走訪6個車主的楊小冬,直到當晚9點多才騎著自行車趕回家,迎面而來的是妻子虎著的臉。盡管臉色不好看,但打那以后,妻子一肩挑起了家里的大小事。早出晚歸也成了楊小冬的常態(tài)。
2000年,楊小冬被調到金壇區(qū)交通稽查大隊一中隊工作,逐漸變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楊”。一中隊只有3個人,卻承擔著查處超載、超限違法運輸車輛的重責。隨著公路越修越好,貨運車輛也越來越大,超載超限對公路造成巨大損失的同時,還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而且,一些非法車主為逃避稽查,還和稽查人員玩起了“躲貓貓”。細心的老楊發(fā)現(xiàn)其中端倪后,建議改變稽查作業(yè)時間,來巧捉“躲貓貓”的“耗子車”。從那時起,老楊他們就在吃飯、休息以及深夜時錯峰執(zhí)法,打非法車主一個措手不及,有效地遏制了區(qū)域非法超載、超限貨車的狀況。
2011年,楊小冬因長期取得的突出成績,獲得了這一年度的政府嘉獎。
2020年疫情期間,楊小冬主動請戰(zhàn),去卡口日夜檢查所有外來車輛和人員。40多天里,他沒有休息一天,沒同家人和親戚吃一頓團圓飯,過度勞累使他在這40多天里瘦了10多斤。期間,他不僅幫助三輪電動車拋錨的賣菜老人,用巡查車幫助拖車到5公里外的鎮(zhèn)上,還幫助生病的車主把車??康桨踩恢?,并將之送到醫(yī)院,從門診掛號到診療安排妥當后才離開。
楊小冬日常的愛好是蒔花弄草、聽聽歌、跑跑步。他的微信昵稱是“簡簡單單”,在甘為小卒敬業(yè)工作的37年里,這就是老楊始終秉持的理念。
何嫄 徐俊祥 高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