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泡泡瑪特2020年業(yè)績仍保持正向增長,但相較前兩年增速已大幅下跌。其中,營收和經營溢利的同比增速分別由2019年的227.19%和348.15%,下跌至2020年的49.3%和20%
一面是產品漲價,一面是股價下跌,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泡泡瑪特,9992.HK)還能繼續(xù)受到消費者和投資者青睞嗎?
近期,泡泡瑪特被曝出多款新品漲價,即從59元/盒上漲至69元/盒。針對漲價原因,泡泡瑪特方面回應稱,“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因此公司采取提價策略以應對成本抬升。此外,潮流玩具在設計上更加精細,工藝更加復雜,從而導致了成本的增加。”
然而,多位消費者對這樣的回應并不買賬,甚至有消費者發(fā)出“退坑”抗議。有業(yè)內資深人士分析稱,泡泡瑪特原材料成本占比約在20%左右,原材料漲價對公司影響其實并不大,此次操作更像是通過漲價試探市場反應。還有人認為,新品突然漲價背后是該公司業(yè)績增速疲軟,不排除其欲通過漲價來提振業(yè)績的可能。
除了此次提價操作,泡泡瑪特在品控方面也因產品質量問題不斷而飽受爭議。截至2021年5月8日,該公司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的投訴量已多達3593條,主要涉及錯發(fā)、虛假發(fā)貨、商品瑕疵、無法退款退貨、聯(lián)系客服不解決等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從泡泡瑪特近日公布的上市后首份財報來看,其業(yè)績并不理想。雖然營收凈利均呈現(xiàn)穩(wěn)增趨勢,但同比增速相比2018年、2019年均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存貨、銷售成本均進一步攀升。另外,市場上有聲音認為,泡泡瑪特過于依賴盲盒的單一營收方式或并不具有持久性。
在此背景下,雖然市場份額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的競品入局潮玩賽道,泡泡瑪特想要保住現(xiàn)有地位實現(xiàn)進一步發(fā)展,并非易事。
就上述提價、品控爭議以及財報數(shù)據(jù)方面等問題,《投資時報》研究員電郵溝通提綱詢問泡泡瑪特相關部門,但截至發(fā)稿尚未收到公司回復。
增速斷崖式下跌
2019年的“盲盒熱”,讓泡泡瑪特這家成立已逾十年的公司開始被更多人熟知。資料顯示,泡泡瑪特成立于2010年,最早定位是銷售家具、文具、視頻等生活創(chuàng)意產品的雜貨鋪,其曾于2017年1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但那時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
2016年,泡泡瑪特推出自有線上潮流玩具社區(qū)平臺“葩趣”,同時推出第一個自主潮流玩具產品系列,即“Molly星座”盲盒系列,由時尚潮品零售公司向潮流文化娛樂公司轉變。進入2017年后,該公司逐步從連年虧損走向連年盈利。2020年12月,從新三板摘牌后的泡泡瑪特,成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近日,泡泡瑪特公布了上市后首份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其營收凈利均呈增長趨勢。其中,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49.3%至25.13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20.0%至7.19億元。
然而,《投資時報》研究員梳理該公司近年來財務數(shù)據(jù)注意到,相較于前兩年,泡泡瑪特2020年業(yè)績增速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
數(shù)據(jù)顯示,泡泡瑪特2017年至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和16.83億元,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速分別高至225.49%和227.19%,而2020年其營收增速僅為49.3%,較2019年減少近178個百分點。而其2018年和2019年經營溢利同比增速更分別達到2951.24%和348.15%,亦遠超其2020年同比增速。
或是受到業(yè)績增速疲軟影響,泡泡瑪特股價也自2021年2月中旬起總體呈現(xiàn)一路走低趨勢。截至5月12日收盤,該公司每股股價已從2月17日的107.6港元最高點跌至57.3港元,最近6個交易日連續(xù)下跌。市值也僅有887.43億港元,相較1472億港元市值巔峰,蒸發(fā)585億港元。
成本攀升 存貨積壓
盡管業(yè)績增速有所下滑,但進入2020年后,泡泡瑪特線下店數(shù)量迅速擴張。年內,其新開76家線下門店,店鋪總數(shù)量亦從2019年年末的114家增至2020年年末的187家。同時,新開526家機器人商店,整體數(shù)量從2019年年末的825家增至2020年年末的1351家。
2020年門店的大幅擴張或也使得該公司同時期的經銷、管理費用隨之增加。據(jù)財報數(shù)據(jù)披露,泡泡瑪特的經銷及銷售開支由2019年的3.64億元增至2020年的6.30億元,同比增幅為73.2%;行政開支則由2019年的1.43億元同比增長96.5%至2020年的2.80億元。
上述兩項費用的同比增速遠超過泡泡瑪特同時期僅有49.3%的營收增速,對于費用增加原因,泡泡瑪特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系員工數(shù)量增加以支持門店擴張、產品開發(fā)及業(yè)務擴張等所致。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泡泡瑪特的銷售成本也在持續(xù)上升,即由2017年的0.83億元一路升至2018年的2.16億元和2019年的5.93億元,且同比增速由2018年的161.39%增至2019年的173.97%。時至2020年,該公司銷售成本達9.19億元,同比增幅為55.0%,遠超同時期營收增速,占當期收入比重為36.58%。
泡泡瑪特近幾年的存貨也在逐年攀升,2017年至2020年分別為0.16億元、0.29億元、0.96億元和2.25億元,且2018年至2020年同比增速分別為87.01%、231.38%和134.02%。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泡泡瑪特2020年計入銷售成本的存貨成本高達7.48億元。對此,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該公司2020年存貨的大增或是導致其同時期銷售成本攀升的主要原因。
2020年泡泡瑪特的存貨周轉天數(shù)也由前幾年的45天上下突增至78天。對于存貨周轉周期的大幅延長,泡泡瑪特方面表示,主要由于公司業(yè)務擴張、IP數(shù)量及新品的增加,使得公司對貨品的需求增加,因而準備的貨品量也隨之增加。
投訴率居高不下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來,泡泡瑪特似乎有意調整產品營收結構,在頭部IP貢獻收入持續(xù)穩(wěn)增情況下,收入結構也更加均衡。
《投資時報》研究員拆分泡泡瑪特2017年至2019年營收具體構成發(fā)現(xiàn),期內該公司來自盲盒自有IP“Molly”的營收分別為0.41億元、2.14億元和4.56億元,占公司當期總營收的比重分別達25.9%、41.6%和27.1%。同期,其獨家IP“Pucky”所貢獻的營收占該公司的比重均徘徊在20%附近。
而該公司其余91款IP所帶來的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很少有上十位數(shù)者,大多數(shù)均在個位數(shù)徘徊??梢?,雖然泡泡瑪特開發(fā)了多達93個盲盒IP,但其對于“Molly”和“Pucky”兩大IP過于倚重,二者的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合計近半數(shù)。
再看泡泡瑪特2020年營收結構,前兩大IP“Molly”和“Pucky”所帶來的收入占公司總營收比重分別下滑至14.2%和11.9%,相較2019年分別減少12.9個百分點和6.8個百分點。而次級IP“Dimoo”和“The Monsters”的收入占比分別由2019年的5.9%和6.4%增至12.5%和8.1%。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泡泡瑪特在品控方面長期存在產品質量問題、頻頻引起消費者不滿,投訴率居高不下。截至2021年5月8日,該公司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的投訴量已多達3593條,主要涉及錯發(fā)、虛假發(fā)貨、商品瑕疵、無法退款退貨、聯(lián)系客服不解決等問題。
此外,雖然泡泡瑪特市場份額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8.5%(2019年數(shù)據(jù))的占比也意味著盲盒市場目前尚未出現(xiàn)一家能夠成為絕對龍頭的企業(yè),未來還存在諸多可能性。并且就2019年數(shù)據(jù)來看,市場份額緊隨泡泡瑪特其后的二三公司占比分別為7.7%和3.3%,差距并不明顯。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競品入局,如名創(chuàng)優(yōu)品新開創(chuàng)的旗下潮玩獨立品牌TOPTOY等,盲盒這條賽道也將日漸擁擠。這也意味著,因“盲盒”走紅的泡泡瑪特,在之后的經營中所面臨的來自同賽道的競爭壓力將逐步攀升。(呂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