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在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下一階段,央行將平衡好多個目標之間的關系,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通過機制創(chuàng)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愿,切實有效緩解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朱鶴新指出,2018年以來,國內外形勢較為復雜,外部不確定性明顯增多,國內經濟出現(xiàn)一定下行壓力,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因素增多。央行出臺、落實了一系列旨在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措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fā)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
流動性方面,央行在1月、4月、7月三次實施降準,并搭配運用中期借貸便利(MLF)工具,增加中長期流動性供應,今年以來凈投放2.4萬億元,力度明顯加大。同時擴大中期借貸便利擔保品范圍,將中等評級(AA+、AA)公司信用類債券、優(yōu)質的小微企業(yè)貸款和綠色貸款等納入擔保品,支持小微企業(yè)、綠色經濟和信用債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金融層面的資金比較充裕,但實體層面融資依然偏緊。業(yè)內人士指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否完善,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和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xiàn),如果不能及時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可能會出現(xiàn)資金“堰塞湖”,從而導致部分流動性進入非實體經濟領域。因此,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激活實體經濟發(fā)展?jié)摿?,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將成為下階段貨幣政策發(fā)力重點。
此前,國務院金融穩(wěn)定發(fā)展委員會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中明確提出“更加重視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疏通貨幣傳導機制”在2季度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亦得到突出。
事實上,央行及相關部委今年來已出臺系列措施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意愿和能力。如綜合運用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xiàn)、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工具,并動態(tài)調整宏觀審慎評估(MPA)相關參數(shù),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è)、“三農”、扶貧、農村水利、雙創(chuàng)、環(huán)保等領域的信貸支持。
申萬宏源研報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更加關注的是優(yōu)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即將目前商業(yè)銀行體系內的流動性轉化為實體經濟融資的改善,預計后續(xù)貨幣政策的實施將繼續(xù)強調對實體經濟融資的有效支持。”該報告稱。
朱鶴新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全力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相關工作。一方面要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既形成政策合力,又防止政策疊加。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保持戰(zhàn)略定力。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絕不搞“大水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