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延畢=能力差?主動延畢的大學生不同意
又是一年畢業(yè)季,如果擱在過去,在這時提起“延畢”二字,幾乎所有大學生都要倒吸一口涼氣。對研究生而言,延遲畢業(yè),往往意味著畢業(yè)論文未能如期完成,或是答辯未能通過;而對畢業(yè)標準相對寬松的本科生而言,延遲畢業(yè),更是接近于一種“人生污點”。不過近年來,逐漸開始有一些即將畢業(yè)的學生,不再把延畢視為洪水猛獸,反而將其視為正常的人生選項之一,甚至想方設法尋求延畢。
日前,《北京青年報》采訪了3名在人生岔路口“主動延畢”的985高校畢業(yè)生,呈現(xiàn)了他們選擇延畢的原因,以及驅動他們做出這一選擇的思想基礎。在訪談中,我們不難看出:在當代大學生的視角下,貼在延遲畢業(yè)這件事上的負面標簽,正在受到新觀念的撬動。有受訪者表示,在他就讀的院系,每年都有人因為論文難產、求職不順、猶豫要不要考博考公等原因主動延畢,只要向導師申請就能通過。這說明在某些小環(huán)境中,延畢已經不會再被“妖魔化”。當然,也有受訪者需要通過故意“掛科”的方式才能延畢,在同學中仍屬異類。但在當事人看來,相比于別人怎么看自己,他更加在乎的,是能不能以自己的節(jié)奏把握人生的方向。
以學歷為衡量標準,這幾名身在985大學的受訪者,算得上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可能從小到大都是在別人的期待之下成長起來的。越是在這種環(huán)境里,延畢越容易被打上“失敗者”的烙印,使人倍感壓力。大概六七年前,我有一位同齡友人,曾經因為被答辯教授要求修改畢業(yè)論文,險些延遲畢業(yè)。當時,他幾乎感覺天都要塌了,仿佛蒙受了奇恥大辱,好在后來及時改好論文,得到了教授認可,才僥幸“逃過一劫”。從這個角度上看,《北京青年報》的這篇報道雖然采訪的人不多,但卻有一定的代表性,足以讓我們看到:今天的大學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延畢羞恥”。
仔細想想,“延畢”在過去為什么被認為是一件壞事?其原因無非在于:那時幾乎沒人會主動選擇延畢,延畢的人,基本上都是因為學業(yè)不精、力有不逮而“被迫延畢”。在這類人身上,延畢自然會被貼上負面的標簽。然而,從本質上看,延畢只不過是一項教務手續(xù),既不是考試不及格,也不是行政處分,并不和學生的能力、品質直接掛鉤。對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想要多給自己留一些時間的學生而言,僅僅因為他們選擇了延畢,就用想當然的成見定義他們,是不合理也不公平的。
過去,幾乎沒有大學生想要延畢,是因為社會觀念普遍認為:人生的時間容不得半點“浪費”,學生就該趕緊完成學業(yè)、趕緊參加工作,只要條件允許,很多家長甚至熱衷于讓自家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就開始“跳級”。如今,大學生逐漸敢于選擇延畢,則是因為當代年輕人的觀念發(fā)生了改變,很多人不再認為大學生非得在學校和就業(yè)市場之間“無縫銜接”。一些人或許不會延畢,但也會選擇在畢業(yè)后“Gap”一段時間。這既是新世代更注重個人感受與發(fā)展自由的體現(xiàn),也說明學生的“畢業(yè)焦慮”逐漸轉移到了其他地方。
很多留學歸來的畢業(yè)生都知道,在一些國家,大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延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個學制規(guī)定為兩年的碩士學程,可能有一多半同學都要花費兩年以上時間才能畢業(yè),沒人會對此說什么,延畢的人也不會在就業(yè)市場受到歧視。對延畢明顯排斥,其實是我國高校里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這不僅和前文所述的觀念有關,也和社會就業(yè)環(huán)境有關。當一個應屆生去找工作時,很多用人單位如果看到簡歷上有延畢記錄,都會滿腹狐疑、問東問西。就算年輕人的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如果社會觀念不能同步跟上,大學生依然會對延畢心存恐懼。而在就業(yè)環(huán)境不那么理想的情況下,這種恐懼更會加倍。
耐人尋味的是,在訪談中,有主動延畢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正是因為沒有找到足夠理想的工作,才主動選擇延畢的。如果這一點在之后成為其求職路上的絆腳石,反而構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對此,在社會上具有主導權和話語權的人,還應更貼近年輕人的世界,站在他們的視角上考慮問題。越早祛除延畢這件事上的復雜色彩,越能讓每個年輕人都能舒展地成長,充分展現(xiàn)自身閃光點,進而實現(xiàn)人才的高效配置。對此,高??梢詾橄胍赢叺膶W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選項,除了收取必要學雜費用之外,不要給學生制造太大的壓力。用人單位也應盡可能摘下有色眼鏡,以畢業(yè)生的實際能力而非其他標簽為準選人用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