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對高考“釘子戶”的關注該降溫了
□徐林生
6月9日,在結束第15次高考后,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的唐尚珺有些不自信。談到考上清華大學的可能性,他說“恐怕就是個夢想,真的沒有那個實力”“今年應該走出來了”。唐尚珺稱,自己不能像以往一樣把整年整年的時間都放在高考上,也有考慮學師范或者大學畢業(yè)以后從事教師職業(yè)。35歲的唐尚珺有一個清華夢,為了圓夢,6月7日,他參加了人生中的第15次高考。(6月9日 極目新聞)
此前,唐尚珺已連續(xù)參加過14次高考,多次達到一本、二本分數(shù)線,曾被西南政法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在內的多所著名高校錄取,但都沒有去讀,而是選擇復讀,因為他的“小目標”只有一個——清華大學。其微博認證寫著:“為上清華復讀13年考生”。顯然,唐尚珺以此為傲,甘當高考“釘子戶”。
多年來,每到高考前后,總有些媒體跟進報道唐尚珺復習、考試、成績、錄取等情況,有的還不吝版面專題報道,妥妥的網(wǎng)紅考生。2020年高考前夕,一部專門拍攝唐尚珺參加高考“屢敗屢戰(zhàn)”的紀錄片《高十》在各網(wǎng)絡平臺上映,還登上各大熱搜榜,風光無兩。
可與唐尚珺“媲美”的是另一位高考“釘子戶”梁實。他出生于1967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文宮鎮(zhèn)人,同樣執(zhí)著于考上“好大學”。不計其剛剛參加的2023年高考,梁實自1983年起已參加過26次高考,均以失敗告終,網(wǎng)友戲稱之為“高考最牛釘子戶”“中華第一考王”。盡管如此,長期以來,梁實參加高考的各種動向一直是媒體關注熱點,像四季輪回一樣,每年高考季總會如約而至,今年也毫不例外,“準時”出現(xiàn)在諸多媒體中,又刷了一波存在感。
事實上,堪稱高考“釘子戶”的考生遠不止以上兩位,只是其他“釘子戶”獲得媒體的關注度較低而已。從政策看,高考“釘子戶”并不違反規(guī)定,年紀再大也有權參加高考;從社會看,寬容度越來越高的多元社會,完全容得下高考“釘子戶”;就考生而言,執(zhí)著于高大上目標純屬個人自由,愿當高考“釘子戶”也無可厚非。
問題是,近年來,對高考“釘子戶”質疑之聲日益增多,主要有:有被懷疑動機不純,是“為了獎金復讀的高考專業(yè)戶”;有被批評浪費高考資源,不利青年人才培養(yǎng);有被懷疑利用媒體刷存在感上癮,欲罷不能,為高考而高考;有被指性格過于偏執(zhí),錯失升學、就業(yè)機良機,根本不值得效仿;有批他們擠占寶貴的公共輿論空間,浪費媒體資源……
由此看來,從新聞報道價值、重點和社會輿論導向分析,各式媒體有必要“糾偏”,對高考“釘子戶”的關注是時候降溫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