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珍吶,歡迎來到我的地獄?!?/strong>
(資料圖)
——這是在復仇劇《黑暗榮耀》里,文東恩作為“校園暴力受害者”的內(nèi)心獨白。
青春期的文東恩,被殘忍的“妍珍”一伙人選中,用直發(fā)器燙傷、性霸凌、語言暴力,還在老師和母親的威脅中被迫退學。
《黑暗榮耀 2》,16 萬人打出 9.3 分
長大后,她精心實施了一個龐大的復仇計劃。雖然劇中所有的壞人都得到了懲罰,文東恩重新開始了她的 19 歲——但在現(xiàn)實中,許多校暴受害者成年之后,身體脫離了危險,心理上仍在發(fā)炎。
校園欺凌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多。華東的調(diào)查顯示,我國的校園欺凌的發(fā)生率為 32.4%。在全球范圍內(nèi),平均每 3 個學生便有 1 個曾經(jīng)遭遇過校園欺凌。
一位受害者這樣描述自己遭遇欺凌后的感覺:“就像上學路上的每一步都在走向墳墓”。
家長、老師總認為“孩子是善良的”“小孩不會說謊”。但事實上,由于前額皮質(zhì)發(fā)育不完全,孩子更可能缺乏共情力、自控力,不能正確評估欺凌行為的后果,變成“純粹的惡霸”。
但是,包括旁觀者在內(nèi),每一個人都可以為“制止欺凌”做點什么。研究表明,當有旁觀者站出來制止欺凌時,50% 的欺凌事件會在 10 秒內(nèi)結(jié)束(Hawkins 等,2001)。
今天,我們推送一篇關(guān)于“校園欺凌”的萬字科普。大致包括 6 個方面:
??校園欺凌的表現(xiàn)?& 分類
??誰更有可能被“盯上”?
??袖手旁觀有錯嗎?
??校園欺凌,可能造成哪些后果?
??遇到校園欺凌,你可以怎么辦?
??作為受害者,如何走出被欺凌的陰影?
有點長。記得分享給需要的人???
“校園欺凌”比我們想象得還要普遍
校園欺凌(bullying)指:在學校管控范圍內(nèi),發(fā)生在力量不均衡的學生之間,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對他人進行故意的持續(xù)性侵犯,對受害者造成身體或心理傷害或財物損失的行為。
它有 3 個特點:
??欺凌是一種不對等行為,欺凌者在身體力量上或地位、權(quán)力上高于受害者;
??欺凌是反復發(fā)生的;
??欺凌是一種攻擊性行為,會對受害者的身心造成傷害。
2020 年,華中師范大學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校園欺凌的發(fā)生率為 32.4%,其中身體欺凌發(fā)生率為 12.7%,語言欺凌 17.4%,關(guān)系欺凌 10.5%,網(wǎng)絡(luò)欺凌 6.8%。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9 年公布的 144 個國家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qū)W生中,平均每 3 個學生便有 1 個遭遇過校園欺凌。有 32% 的學生近一個月內(nèi)被校園欺凌至少一次。
也就是說,假如一個班級有 50 名同學,就有 16 名同學受到過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的 6?種表現(xiàn)
可能是不和你一起玩,可能是故意推搡,可能是在背后“說壞話”——家長常常在孩子受到身體傷害后才意識到欺凌的存在。
但實際上,欺凌有很多形式。校園欺凌常常是隱形的,言語欺凌、關(guān)系欺凌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也可能持續(xù)終身。
?身體欺凌:直接的肢體攻擊,如毆打、推搡
?言語欺凌:當眾恐嚇、辱罵,起帶有侮辱性的外號等
?關(guān)系欺凌:通常是對人際關(guān)系的操縱,孤立或排斥受害者、散布謠言、暗中敗壞受害者的聲譽或貶損其社會地位
?網(wǎng)絡(luò)欺凌:使用社交媒體來傳播謠言和八卦、發(fā)送辱罵或傷害性信息
?性欺凌:對他人性別特征、性別特質(zhì)、性傾向或者性別認同進行貶低、攻擊或者威脅,如蕩婦羞辱、對發(fā)育較早的女孩指指點點等
?偏見欺凌:對不同性取向、種族、宗教的人有偏見并表現(xiàn)出歧視的語言和行為。
校園欺凌可能是一對一的,也可能是聚眾行為(mobbing),即一群人對于某一個人的欺凌。后者通常以一個主要欺凌者為首,其他人或起到協(xié)助作用,或坐視不管。然而,起哄和默許都讓欺凌得以進行下去。
“袖手旁觀”有錯嗎?
校園欺凌行為是一種復雜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不會孤立地發(fā)生于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旁觀者也是欺凌事件中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
芬蘭圖爾庫大學 Christina Salmivalli 等人歸納了 4 種校園欺凌中的旁觀者角色。即:協(xié)助攻擊者、煽風點火者、保護者、局外人。
?協(xié)助攻擊者(assistant):雖然不是欺凌的主要發(fā)起者,但會協(xié)助欺凌者捉弄、摧殘受害者,如欺凌者身后負責落進下石的小跟班。
?煽風點火者(reinforcer):雖然沒有發(fā)起欺凌事件,但會向欺凌者提供積極的、煽動性的反饋,如大笑、歡呼,這些會助長欺凌者的表現(xiàn)欲,從而使欺凌者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使欺凌行為持續(xù)時間更長、強度增大或發(fā)生次數(shù)增多。
?局外人(outsider):回避欺凌情境,認為欺凌事件與自己無關(guān)。但這樣的沉默也會被欺凌者理解為默許,從而使其更加有恃無恐。
?保護者(defender):積極支持和安慰受害者,制止欺凌行為,積極地告訴家長老師實情。他們是欺凌事件中的“救援隊”,是唯一有可能使得欺凌行為減少的行動者。
與欺凌者類似,協(xié)助攻擊者、漠不關(guān)心者,都會加劇受欺凌者的創(chuàng)傷體驗和日后的不良適應(yīng)。當他們回想創(chuàng)傷過往時,比個人羞辱更讓人痛苦的正是眾多旁觀者的冷漠和拒絕。
你可能不知道,“旁觀者”的態(tài)度與行為表現(xiàn),是影響欺凌氛圍和事件走向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當有旁觀者站出來制止欺凌時,50% 的欺凌事件會在 10?秒鐘內(nèi)結(jié)束(Hawkins 等,2001)。
在欺凌事件中,僅僅是一個保護者的出現(xiàn)也會使受欺凌者得到安慰,從而更好地從心理創(chuàng)傷中恢復,而班級中保護者越多,欺凌行為便越會失去滋生的土壤。
成為保護者不僅僅是幫助受害者,也是自救。因為,旁觀者隨時可能成為下一個受欺凌者。正如馬丁·尼莫拉的那句懺悔詩:
“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p>
“欺凌者”更可能盯上誰?
誰都有可能被欺凌,但一些人被欺凌的風險更高。
因為欺凌者試圖通過欺凌行為建立“特權(quán)感”,保證自己屬于“規(guī)范”和“大多數(shù)”。所以,他們傾向于搜尋群體中“不一樣”,并且看起來不會反抗自己的人。
具體來說:
?性少數(shù)(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他們在青少年時比同齡人更易成為欺凌目標 。一些性別角色不太“典型”青少年受到欺凌的幾率也較高;
?個人外貌或生理特征“明顯”。如超重、瘦弱、早熟的學生會比他人更容易遭受嘲笑、排斥、羞辱甚至是身體傷害;
?有心理健康狀況的人。如抑郁、焦慮、低自尊等特征,易被欺凌者所察覺,并成為其攻擊目標;
?性格較為內(nèi)傾的人。尤其是,如果他們的朋友較少或被邊緣化,也會增加受欺凌的幾率;
?轉(zhuǎn)學/留級生。如果無法完全融入新的同伴群體,也更容易受欺凌。
欺凌往往毫無理由。即使是受歡迎、聰明、有吸引力的孩子也可能會被欺凌。在某個學校讓他受歡迎的特質(zhì),換到另一個學校,反而可能成為他被欺凌的理由。
請記得:受害者無罪。你的溫柔良善并非過錯。
“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母親:覺得他這樣不正常的人,本身就不正常
“校園欺凌”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1. 被欺凌者的不良后果
少年時代是人們形成三觀、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時期,在這期間形成的對世界的信念通常會伴隨一生。有的人被欺凌后得到了朋友、家長、老師的支持,于是傷害被降低到最小,但對于一些孤立無援、硬生生熬過學生時代的人來說,被欺凌的陰影并不能在畢業(yè)之后就立馬消除,心靈的創(chuàng)傷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和愛去撫慰。
研究表明,校園欺凌受害者:
?患生理疾病的風險增加。如出現(xiàn)感冒、頭疼、睡眠問題等軀體癥狀。
?顯著增加受害者成年后出現(xiàn)抑郁、焦慮、驚恐障礙和自殺傾向的風險,超過一半的受欺凌者曾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應(yīng)激障礙。被欺凌的經(jīng)歷可能導致他們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認為自己無力改變現(xiàn)狀,從而變得絕望、消沉。
?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難以維持正常的人際關(guān)系。當一個孩子持續(xù)地被一群人稱為“胖子”或者“丑八怪”時,他們會相信這是對的,懷疑自己的價值,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愛和尊重,很難信任他人,也就難以和人建立起親密、坦誠的關(guān)系。
?影響正常學習。在學校受到欺凌可能會讓孩子對校園環(huán)境產(chǎn)生恐懼,很難專注于學習,甚至逃課、抗拒上學,這都會導致他們成績下滑,而成績下滑又會加劇他們的焦慮,使他們未來在教育水平以及職業(yè)和經(jīng)濟收入方面也會處于相對劣勢。
?嚴重行為問題。長期受欺凌而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合理釋放,被欺凌的孩子很可能會發(fā)展出品行障礙。2017 年騰訊新聞做的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參與調(diào)查的 3 萬 6 千名網(wǎng)友中,超過一半的人親身遭遇過校園霸凌,24.2% 的人曾霸凌過別人。而在這些霸凌者中,約 83.9% 的人曾經(jīng)被霸凌過。
2. “旁觀者”也可能受到波及
旁觀者雖然不處在風暴的中心,但欺凌行為會對整個校園環(huán)境產(chǎn)生消極影響,加劇學生們的不安全感,讓學生感到“攻擊和暴力是建立特權(quán)的有效方式”,從而催生更多的欺凌行為。
此外,在暴力發(fā)生時沒有給予受害者幫助,也可能引發(fā)旁觀者多年后的自責和對自身的拷問。
3. 欺凌者的不良后果
是的,欺凌者看似能從暴力、操縱行為中獲得快感,但如果沒有被及時干預,欺凌行為可能也是墮落的種子。研究發(fā)現(xiàn):
?欺凌者更易形成不良人格,有更高的犯罪率。在校園中通過暴力獲得權(quán)力感和快感的經(jīng)驗,會使得欺凌者在未來更可能采用相似的行為方式。他們易滋生欺凌者恃強凌弱、敏感多疑等不良人格特點,導致成年后多表現(xiàn)出固執(zhí)、 偏執(zhí)、狹隘及易怒的傾向,容易與周圍人發(fā)生摩擦,難以適應(yīng)正常的社會生活。
?欺凌行為也會增加個體吸煙、酗酒以及其他暴力行為。元分析表明,進行校園欺凌的個體日后藥物濫用的風險是其他人的 2 倍。
?欺凌者易出現(xiàn)社會化障礙,體驗到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Gini 等人(2009)的元分析結(jié)果表明,與沒有參與校園欺凌的學生相比,欺凌者短期內(nèi)出現(xiàn)身心障礙的風險更高,但仍低于被欺凌者。
《黑暗榮耀》
研究還發(fā)現(xiàn),欺凌者往往也曾是欺凌受害者。他們從家庭或曾經(jīng)的校園環(huán)境中習得了暴力行為。如《少年的你》中的魏萊,在家庭中受到父親的冷暴力于是通過在學校中欺凌其他同學從而獲得掌控感。
但無論是曾經(jīng)被欺凌還是家庭教育缺失,都不能成為一個人惡意欺凌同學的理由。
遭遇“校園欺凌”,我能怎么辦?
1. 如果你是旁觀者
旁觀者是阻斷校園欺凌的有力因素,或許你不經(jīng)意的舉動就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但幫忙也要注意方式,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以下是你可以做的:
?拒絕加入欺凌者的隊伍。這可能會讓欺凌的目標轉(zhuǎn)向你,但請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堅持。
?轉(zhuǎn)移話題。有時候公開支持受欺凌者或反抗欺凌者可能會導致受害者變成自己,于是很多人缺乏勇氣。其實這時可以裝作漫不經(jīng)心地轉(zhuǎn)移話題“下周數(shù)學考試考到哪里呀”,或者對欺凌者說“你鞋子挺好看,哪買的?”
?驅(qū)散人群。比如“我好像看到班主任走過來了”,或“馬上要上課了,我們快走吧”。這或許是權(quán)宜之計,但也為受害者爭取了求救的時間。
?事后/私下伸出援手。如果在欺凌發(fā)生的現(xiàn)場缺乏勇氣,可以偷偷地在之后給受害者提供支持,準備緊急求救渠道,表達“你沒錯,我對發(fā)生在你身上的這些事真的感到很抱歉”。
?請老師、家長或其他負責任的成年人提供幫助。為了安全,可以匿名這樣做,或要求老師保密。
?鼓勵被欺凌的青少年與父母或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交談。
?團結(jié)更多的人成為保護者,抵抗欺凌者的行為。學生之間的力量差異沒有那么懸殊,欺凌者多是依靠旁觀者的默許、起哄才得以讓暴力延續(xù),只要更多的人成為維護正義的保護者,欺凌者也會成為“少數(shù)”,喪失繼續(xù)欺凌的“群眾基礎(chǔ)”。
2.?如果你是家人或師長
作為家長,首先要意識到校園欺凌的普遍性、隨機性。在此基礎(chǔ)上:
?學會識別孩子受到欺凌的跡象。如:突然逃課、變得不喜歡去上學或?qū)W習成績下降;出現(xiàn)抑郁、孤獨或焦慮等不良的心理狀況;頭痛、胃痛、疲倦或不良的飲食習慣;自我毀滅行為,例如離家出走或自傷自殘;考慮自殺或企圖自殺;身體不明原因的損傷;衣服、書籍、電子產(chǎn)品或裝飾品總是損壞或丟失;睡眠困難或經(jīng)常做噩夢;突然失去朋友或回避社交場合。
?關(guān)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經(jīng)常與孩子聊天,提開放式問題: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有沒有遇到困難?當孩子說出自己的經(jīng)歷的時候,避免使用質(zhì)問的語氣,如“為什么他們要欺負你?”這樣的對話會使得孩子認為受到欺凌是自己的錯,從而更不愿像家里講述自己的遭遇。
?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父母對子女的虐待和忽視,專制、體罰等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會增加孩子成為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風險,而溫暖撫愛、積極卷入和支持,則是降低子女欺凌他人和遭受欺凌概率的保護性因素。
?教會孩子人際交往的技巧,鼓勵孩子在學校認識更多的朋友,幫助他們建立起情感韌性與社交適應(yīng)性。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孩子被欺凌者盯上的可能性更低。
?努力縮小“同理心差距”。認識到欺凌行為背后的“特權(quán)感”,教育孩子如何處理差異、歧視,鼓勵對他人抱有同理心。
?保持和老師、其他同學的家長的良好關(guān)系。他們也是父母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真實狀況的資源。和他們保持聯(lián)絡(luò),有助于預防和阻止欺凌行為。
?如果欺凌已經(jīng)發(fā)生。1)拒絕“受害者有罪論”。堅定地站在孩子身后,把孩子的感受和情緒放在第一位,細心聽孩子講述“發(fā)生了什么”。告訴孩子被欺負不是他的錯。父母積極的情感支持會成為受欺凌者的堅強后盾。2)第一時間找到學校和老師,詢問事實和處理進展,仔細詢問孩子是否仍在持續(xù)受到欺凌,必要時應(yīng)該考慮轉(zhuǎn)學。3)關(guān)注后續(xù)影響。在孩子受到欺凌后給予孩子更多陪伴和關(guān)心,必要時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黑暗榮耀》
3.?如果你正在遭遇校園欺凌
?不要給欺凌者想要的反應(yīng)。向欺凌者堅定說“不”,傳遞出“你不害怕,也不會接受他們的行為”的信息。
?盡早與父母或可以信任的成年人交談。例如老師、主任或校長。欺凌者也會進行“服從性測試”,當他們試探發(fā)現(xiàn)受害者不會反抗、告訴家長后便會變本加厲,所以最好在一開始就堅定地抗爭。
?尋找一個伙伴,即使對方不能防止你受到欺凌,但這時候的情感陪伴可以支持你,也可以鼓勵你尋求幫助和解決困境,防止你遭受更多的心靈創(chuàng)傷。
作為受害者,如何走出被欺凌的陰影?
?最重要的是,不要為自己被欺凌期間的行為感到羞恥或自責。比如憎恨自己為什么不合群,為什么不敢反抗,為什么迎合、討好欺凌者,為什么自暴自棄,甚至為什么成為欺凌別人的幫兇。對當時的幼小的你來說,你面臨的是生存威脅,不論是不是最優(yōu)解,這些應(yīng)對策略都幫助你好好的活下來了,請給當時的自己足夠的理解,體諒他的辛苦,并感激他的堅強。你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
?不要像欺凌者一樣對待自己。學習善待自己,自我關(guān)懷。如果你也像他們一樣指責自己,為自己的性格、外貌感到羞恥,給自己你所期待的愛:僅僅自己的存在就是有價值的。
?和信任的人講述你的遭遇,建立親密關(guān)系。好的朋友和伴侶會告訴你,被欺負不是你的錯,你值得被更好地對待。
?采取措施重建自信心和自尊。探索自己的興趣,發(fā)展新的才能和技能。
?給予自己耐心和信心。走出陰影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旅程,而且通常不是線性的。保持積極的思考,溫柔和耐心地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一小步,雖然有時也會后退,但相信終有一天會走出隧道見到光明。有一天你會醒來,看到一個新的人在鏡子里回頭看著你。
?為自己已經(jīng)走了多遠而感到自豪。無論看起來多么渺小,每一點點進步都值得欣喜和感激,從來沒有“走得太慢”這回事。
?專注于自己的成長而不是別人的評價。遭受欺凌的人會自然地更渴望他人的欣賞和積極評價,但請記住,我們是自己的人生旅途的唯一主人。即使受過創(chuàng)傷,我們?nèi)匀挥谢畛鲎晕业臒o限能量,請思考、想象自己的理想生活和理想狀態(tài)并朝之前進。
?承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壓抑、否認自己的情感,而是釋放它??梢允菓嵟負舸蛏嘲梢允窍蚱哿枵邔懸环饪赡苡肋h不會寄出的信,或者允許自己撕心裂肺的哭泣和控訴,把受欺凌給你留下的焦慮、抑郁、自卑、憤怒都放掉。
?不要反復假設(shè)?!叭绻@一切沒有發(fā)生就好了,如果有人幫助我就好了”。關(guān)注現(xiàn)在和未來會發(fā)生的事情。幼小的你沒有還手之力,但現(xiàn)在的你可以選擇是否要一輩子活在陰影中。
?請記住,你不用單獨面對這一切。你還可以:
1)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可以更好地療愈你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
2)你也可以撥打簡單心理“免費熱線”,心理志愿者將為你提供即時的情緒舒緩和疏導。
下載簡單心理 APP,在首頁選擇“熱線”免費使用。熱線服務(wù)時間:工作日 18:00-23:59,周末 14:00-23:59
3)當你出現(xiàn)危機情況:比如存在自傷(或自殺)想法、計劃或行動,請讓信任的人陪在身邊,聯(lián)系值得信任的朋友、親人。接通 24 小時免費危機干預熱線:010-82951332 ;800-810-1117(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心理危機干預與研究中心)
附各地心理援助熱線?
圖源:《少年抑郁癥》
一些書和影視劇資源
1)書籍《你經(jīng)歷了什么:關(guān)于創(chuàng)傷、療愈和復原力的對話》
奧普拉· 溫弗瑞和兒童精神科醫(yī)師布魯斯· D.佩里醫(yī)生以十次私人對話加真實案例的方式,向我們闡明了創(chuàng)傷、大腦、復原力以及療愈的問題背后的神經(jīng)科學邏輯,幫助我們把過去從現(xiàn)在的生活中剝離開來,重建命運,奪回人生的掌控權(quán)。
2)電影《奇跡男孩》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進入普通學校,并重拾自信、積極面對生活的故事,這也是一個在表面不完美的,充滿偏見和霸凌的世界中,善良戰(zhàn)勝自私的故事。
3)網(wǎng)站:StopBullying.gov
提供了有關(guān)什么是欺凌以及如何預防和應(yīng)對欺凌的信息。
4)TED 演講《別讓校園欺凌抹殺你的美麗(For the Bullied and Beautiful)》
詩人和作家肖恩·科伊贊的一個鼓舞人心的演講,鼓勵被欺負的人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和聲音。
“好好活著,不要像欺凌者一樣對待自己。你會感到很孤獨,但我們都在?!?/strong>
參考文獻
[1]Randy A. Sansone. Lori A. Sansone. Bully Victims: Psychological and Somatic Aftermaths. Psychiatry. 2008 Jun. ; 5(6): 62–64.
[2]Olweus D.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Malden, Mass: Blackwell; 2005.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understanding the empty [3]gap"https://www.kellogg.northwestern.edu/news_articles/2011/loran-nordgren.aspx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Effects of [4]bullying.https://www.stopbullying.gov/bullying/effectsGini G, Pozzoli T. Bullied children and psychosomatic problems: a meta-analysis. Pediatrics. 2013;132(4):720-729. doi:10.1542/peds.2013-0614
[5]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Warning Signs for Bullying.https://www.stopbullying.gov/bullying/warning-signsCopeland WE, Wolke D, Angold A, Costello EJ. Adult psychiatric outcomes of bullying and being bullied by peer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JAMA Psychiatry. 2013;70(4):419-426. [6]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3.504Barzilay S, Brunstein klomek A, Apter A, et al.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Suicide Ideation and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in Europe: A 10-Country Study. J Adolesc Health. 2017;61(2):179-186. [7]do10.1016/j.jadohealth.2017.02.002i: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Who Is at Risk.https://www.stopbullying.gov/at-risk/index.htmlHale R, Fox CL, Murray M. "As a Parent You Become a Tiger": Parents Talking about Bullying at School. J Child Fam Stud. 2017;26(7):2000–2015. doi:10.1007/s10826-017-0710-z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Respond to Bullying.https://www.stopbullying.gov/respond/on-the-spot/index.htmlWolke D, Lereya ST. Long-term effects of bullying. Arch Dis Child. 2015;100(9):879–885. doi:10.1136/archdischild-2014-306667Gluck, S. (2021, December 17). What To Do If You Are Being Bullied, HealthyPlace. Retrieved on 2023, February 15 from [9]https://www.healthyplace.com/abuse/bullies/what-to-do-if-you-are-being-bulliedHong JS, Espelage DL.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bullying and peer victimization in school: An ecological system analysis.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2012;17(4): 311-322. doi:10.1016/j.avb.2012.03.003
[10]游步堅,湯廣全.“校園欺凌”:含義、形式、根源及實質(zhì)[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2,36(10):15-24.DOI:10.13627/j.cnki.cdjy.2022.10.009.
申素平,賈楠.法治視角下的校園欺凌概念探析[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7(4):5-18
作者:多莉、江湖邊
責編:kuma
封面:《黑暗榮耀》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