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要學,素描當然也要學,英語肯定不能少!數(shù)學必須加上!”
“明明可以考100分的,你怎么能考98分?馬虎是理由嗎?”
“學不死就往死里學”,不努力今后連工作都找不到!”
以上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
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由來已久,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多少父母雞血的理由!然后父母們就開始“雞娃”。(百度百科:雞娃意為“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孩子去學習,去奮斗。)
“雞娃家長”是個龐大群體,龐大到國家都出臺了“雙減”政策,仍不能杜絕家長們的焦慮:社會競爭這么激烈,不“雞娃”,娃就會被社會淘汰!
真的必須“雞娃”,孩子才會有前途嗎?
清代科舉考八股文,進行應(yīng)試教育那是必須的。
清代科舉第一家族——桂林陳氏家族,連續(xù)五代都有人考科舉當官,還出了中國科舉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狀元郎陳繼昌,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或許能給焦慮的現(xiàn)代家長以啟迪。
“教育寶典”《五種遺規(guī)》
廣西桂林臨桂四塘橫山村,陳氏家族赫赫有名。
陳氏祠堂有副別處掛不了的“狂拽”對聯(lián)。
上聯(lián):四朝循吏高祖一品當朝相繼四巡撫十六州府四十三縣令。
下聯(lián):五代連科玄孫三元及第共攬三翰林中八進士三十二舉人。
上聯(lián)中的“四朝”指大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四朝,“循吏”指官員是清官、好官?!八某簟笔且驗榇笄逅某加嘘愂霞易宄蓡T為官,并且都是清官、好官。
“四朝循吏”重若千鈞!要怎樣的家族教育,方能“四朝循吏”?
確立了陳氏家族家風的是清代名臣陳宏謀,他就是上聯(lián)中的“高祖一品當朝相”。
陳宏謀是陳氏家族第一位因科舉改變了貧弱出身,當上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官至宰相之人。
2001年,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歷史系教授羅威廉出版《救世:陳宏謀與十八世紀中國的精英意識》一書,他認為陳宏謀代表了中國十八世紀的精英。
身為正一品大臣,陳老爺子已經(jīng)站上了大清官場的頂層。
他以頂級圈層的眼光,歷經(jīng)數(shù)年“挑燈商榷,以定去取”,從中國眾多先賢對于教育子女、為人處世、為官從政等方面的著述中精中選精,分門別類輯為《養(yǎng)正遺規(guī)》、《教女遺規(guī)》、《訓(xùn)俗遺規(guī)》、《從政遺規(guī)》和《在官法戒錄》,總稱《五種遺規(guī)》。
《養(yǎng)正遺規(guī)》是陳宏謀專為教育孩子所編。
方正學《幼儀雜箴》、高提學《洞學十戒》、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篇》等先賢教育孩子的有名文章都被選入其中。
陳宏謀特意將朱子《白鹿洞書院揭示》列在首篇。文中有云“自孩提以來,就其所知,愛親敬長,告以此為人之始,即為學之基,切勿以世俗讀書取科名之說汨亂其良知”,意為“教導(dǎo)孩子,最重要是愛親敬長。以考取功名為讀書目的,本身就是錯的”。
《五種遺規(guī)》中的《在官法戒錄》曾被新加坡列為廉政建設(shè)的范文。
從“四朝循吏”可以看出《五種遺規(guī)》對陳氏家族影響深遠。
陳氏祠堂下聯(lián)中的“玄孫三元及第”指的是陳宏謀玄孫,清代嘉慶年間狀元郎陳繼昌。
自科舉千年以來,全國僅13位文科“三元及第”的狀元,陳繼昌正是中國科舉歷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者。
清代三元及第有多難?
清代近300年歷史,三元及第者只有兩人。
全省秀才考舉人,全省第一稱“解元”。陳繼昌是廣西解元。(中舉相當于通過了“省級公務(wù)員考試”,具備做官的資格)
全國舉人考貢士,全國第一稱“會元”。陳繼昌是全國會元。
全國貢士在皇宮大殿考進士,殿試第一稱“狀元”。陳繼昌是狀元。
“三元及第”陳狀元的家庭教育在他成長中起了巨大作用。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獨秀峰
桂林獨秀峰是廣西文脈所在,清代廣西貢院正設(shè)立在獨秀峰下。這里出了近600名廣西進士,其中更有超級學霸,“三元及第”陳繼昌。
200多年前,23歲的陳繼昌在廣西貢院參加貢士考試,考中解元,陳家一時門庭若市。
那一日,天碧如洗。數(shù)日親朋好友的拜訪讓陳繼昌生了“偷得浮生半日閑”之心,于是一人去了獨秀峰。
登山途中,陳繼昌偶遇曾經(jīng)的同窗。同窗言道,自己屢考舉人不中,庸庸碌碌,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陳氏家族出了名的會教導(dǎo)孩子,希望陳繼昌能分享陳氏家族的教育之道。
陳繼昌用了《顏氏家訓(xùn)·勉學篇》中的句子回答同窗:“表及農(nóng)商工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博學求之,無不利于事也”。意為“不管是務(wù)農(nóng)、經(jīng)商、做工,當仆人、奴隸,還是釣魚、殺豬、喂牛、牧羊的人,他們中,都有顯達賢明的先輩,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博學尋求,沒有不利于成就事業(yè)的”。
陳繼昌告訴同窗,他的父親要求自己認真讀書,讀書為明理,并沒有要求自己一定考取功名。只是他看家族長輩考取功名,為官造福百姓,很有感觸,希望自己能成為高祖一般的人,這是他內(nèi)心的理想。
他的父親從穿衣吃飯,接人待物等言行上對自己要求甚嚴。陳氏家族認為做好日常這些細小的事利于孩子養(yǎng)德,而德性才是成為優(yōu)秀人才的根本。有德性的人,就如這座獨秀峰,有“獨秀”之姿,人們能一眼看到,并贊美他。(陳繼昌先后擔任按察使、布政使、江蘇巡撫、江西巡按察使等職,位高權(quán)重,清正廉明,興利除弊,興修水利,受百姓贊頌。)
200多年后,國學大師南懷瑾對年輕人說:“未來的時代,你們要開創(chuàng)事業(yè)都要注意,衣冠、儀態(tài)啊,連同走路都要學?,F(xiàn)在的教育從小就教壞了,所以這一輩的年輕人,連話都不會講,古代的教育先從灑掃、應(yīng)對、談吐、待人接物上訓(xùn)練”。
200多年后,醬酒新銳品牌“獨秀峰”以“山高人獨秀”為slogan,倡導(dǎo)“人人心中都有一座獨秀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個體的才能和夢想都是不一樣的。心懷夢想,并為之努力,就是“獨秀”之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潘惠麗委員說:“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是綜合性,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與習慣。”
焦慮的“雞娃”父母,不妨放下焦慮,把教育重點從“上培訓(xùn)班”放到言傳身教的品德與習慣上來。
(文章中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