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學生聊天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case,其中神反轉最多的還是覺得保底的學校拒了,但沖刺的,本只是打算就試試看的學校反而錄了。這種反差也是沒誰了。
這不,昨天就有個加本的學生,劍橋和LSE的FE都錄取了,然后被Manchester的FE和UCL的eco都拒。簡直是孽緣啊,曼大被拒的原因還是專業(yè)不夠強。
這有點不能忍,畢竟UCL這種學校的經濟拒了也就拒了,畢竟UCL是真的強,ucl本校的經濟學生,一等的也拒,錄取比也是十分的偏低。被拒了也就心痛下,但曼大被拒就很上頭,畢竟是準備保底的。最晚給結果也就算了,還最終被拒了,就好氣。
其實每年像這種情況都很多?
像這個申請季,圣誕前的時候,我有個謝大本的學生,申ic的strategy marketing早早第一波就拿到了offer。本來開開心心的以為結束申請季了。但后續(xù)還是很鬧心,比曼大的mkt拒,被kcl的international marketing拒。還好今年ic開的早,申請的早,要不輪番拒信下來,心情肯定不好。即使Bristol和Warwick都錄了,但一樣會不開心。
除了這種,其實還有,像今年我有個澳本的學生,申mpp,Oxford是個offer了,但被lse的ispp拒了。說競爭力不夠。就澳本四年,有一年的honor,81分還會說競爭不夠,也是沒誰了。好在Oxford要了,還免了雅。
你以為只有沖這種九校的學生會有這種反轉嗎?其實很多靠后一點的也一樣。
像今年我有個中傳的學生,申Warwick的digital media culture和UCL的digital media:cs都錄了。但折戟在leeds的media industry上,被拒的很徹底。還是幾天就秒拒,就業(yè)很上頭。
也的確,你看的案例多了,就會發(fā)現,每年這種戲碼都在上演。倒不是你本科學校還不錯,績點還不錯,有些學校一定就會要你。
被拒的原因涉及很多,有些是專業(yè)跨度問題,有些的確會細看核心課程分數等等,還有些學校純粹是申請量過大,被中國留學生慣壞了,就是難度那么高,一點辦法都沒有。
像這種被慣壞的學校就很多,比如今年的KCL和Manchester,還有Warwick,這三個學校,很多英本的來保底,每年都會有不少意外發(fā)生,就拒起來一點也不手軟。國內一些雙非和211更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了。
所以,申請這件事,還是有點講究方式方法的,不少學生不要覺得成績好,你就可以平推了,沒有的事。
你還是要盡可能的多申,利用好你能申請的choice數量,以及非必要就最好不要直接申熱門專業(yè),或者一個熱門,一個偏保底的專業(yè),專業(yè)調配好。
除了專業(yè)搭配外,心態(tài)也要好,你要對自己有信心,這個不要你,會有學校要你。這不,前面的例子也很好嗎。被王曼愛華這種拒,但被牛劍錄取,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總了個結:所以啊,申請學校,能海申就海申,除非你是真學神,那么一點問題都沒有,可以精細化去申,一個申不到的風險比較小。
但如果你不是學神,只是學霸這種,也不用莽,該慫就慫。該多申就多申,不吃虧的,拿到的offer再去選,再去凡爾賽都沒問題。
還有就是,牛劍這種學校,我雖然講的少,推薦的少。畢竟這兩學校,申請起來,有的時候也講究天時地利。
但其實有的時候,這兩學校的申請難度是低于lse和ic這種的,這個是真的。所以,如果你成績到了ox和cam這兩個學校的分數線,別猶豫,申就是了。往往會有驚喜。
中國留學生,英本還好,海本也還好。唯有國內的,特別是大陸的學生,對這兩學校的敬畏之心太重了。其實有些是能申到的,但不敢申,反而錯過一份天大的榮耀。申什么lse和ic,Oxbridge才是英國學校的盡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