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讀書無用論”“學歷無用論”甚囂塵上,可怕的是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在我看來,那些吹捧“讀書無用論”的人,要么是陷入了幸存者偏差思維,要么就是把它當做不求上進的理由和擋箭牌。
今天文章,我們就來一次性把這個話題講透。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給你帶來啟發(fā)和思考,歡迎分享轉發(fā)。
01
去年,一位北大教授對女兒的吐槽上了熱搜,在廣大網(wǎng)友的心里掀起巨大波瀾。
丁教授夫婦都是北大高材生,然而他的女兒似乎沒有繼承他倆的基因。
視頻中,丁教授表示,給女兒輔導作業(yè)“非常困難”,他在經(jīng)歷了從痛心疾首、懷疑人生后,終于心如止水,接受了女兒的“平凡”。
無獨有偶,這種虐家長的孩子屢見不鮮,據(jù)說有90%的家長在崩潰邊緣徘徊。
有的網(wǎng)友自己就是老師,也被氣得不行。
更有甚者,氣得跳河,隨后被消防人員救出。
似乎“望子成龍”的家長,很難接受養(yǎng)了一個“平凡”的孩子,尤其是他們本身比較優(yōu)秀、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更是為孩子的前途操碎了心。
而另一方面,部分已經(jīng)名校畢業(yè)的學生被冠以“小鎮(zhèn)做題家”、“城市蹲族”、“985廢物”等稱號。
這些人努力按照“家長的標準”讀書,考上了名校后似乎依然“很平凡”。甚至自嘲還不如當初快樂一點,不那么努力呢。
“讀的書多就不用996了?”
“讀了大學又怎么樣?還不是給初中沒畢業(yè)的老板打工,還不如早點出來工作賺錢?!?/p>
“別說本科了,很多碩士研究生都去送外賣了,白花錢讀了這么多書?!?/p>
這些論調屢見不鮮。
“讀大學到底有什么用?”一直是人們長期議論的焦點。
要知道,在我國古代,相當長的時期內,除了成功率基本為零的造反,讀書是平民的唯一出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讀書人的地位也格外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卑裆嫌忻?,更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同樣,新中國成立后,高考也一直被看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甚至是改變個人以及家庭命運的轉折點。
不過,時至今日,高考已經(jīng)成為了“全民運動”。
而去年公布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也顯示,我國有超過2.18億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
我們已經(jīng)把古代的精英教育,變成了現(xiàn)在的大眾教育,并逐漸弱化了高考的“龍門作用”。學子們在闖過高考這個關卡之后,畢業(yè)時還要面臨愈加嚴峻的就業(yè)問題。
于是,很多人便再度懷疑書中是否還有“黃金屋”、“顏如玉”?
高學歷就注定“不平凡”么?
02
前一段時間,博士后陳龍為了論文,“臥底”美團外賣,成為了學歷最高的外賣配送員。
而在快遞行業(yè),博士研究生譚超,應該是學歷最高的快遞員。
與陳龍做研究不同,送快遞對譚超來說就是一份糊口的工作。從煙臺大學碩士畢業(yè)之后,他便選擇了在學校周邊送快遞賺錢養(yǎng)活自己。
一次,一件包裹的收件人碰巧是譚超的老師,打開門后,“恨鐵不成鋼”的老師當著他的面質問到,“這么高的學歷跑去送快遞,腦子是不是有病?”
而譚超也從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研究生身份,因為一旦有人知道了,就會當面或者背地議論他,“這么高的學歷不好好做學問,跑去送快遞,弄什么?。俊?/p>
眾人不解,辛辛苦苦讀了這么多書的譚超,為什么偏偏要去送快遞?
“博士生是做學問的好手,但是賺錢并不一定擅長?!?/strong>在一次節(jié)目中譚超這樣回應質疑。
2003年,從農(nóng)村出來的譚超考上了煙臺大學,本科畢業(yè)后繼續(xù)在本校讀完了碩士。
碩士剛畢業(yè)的他經(jīng)濟十分窘迫,就業(yè)也不十分理想。于是,他決定繼續(xù)深造,寄希望通過考上博士,扼住命運的咽喉。
之所以會選擇送快遞,譚超認為這個工作方式很靈活,薪資還能日結,自己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他把“主業(yè)”定為考博,副業(yè)才是送快遞。
可命運似乎總愛跟他開玩笑,他心儀的清華大學國際關系,連考了三次,都落榜了,認識他的朋友和同學一度認為他被范進“附身”了。
第四次準備再考時,他妥協(xié)了,放棄了清華。2016年,也就是他送快遞的第6年,他收到了延邊大學的博士生錄取通知書。
但是,博士學歷并沒有為譚超帶來更好的掙錢機會。他仍舊靠送快遞糊口。
搞定了學歷,就有本事了嗎?
03
或許,真的有很多高學歷的人,在做著“不夠體面”的工作。
還記得不久前,那則引起熱議,標題為“70000碩士生送外賣”的短視頻么。
該視頻稱,我國有700萬外賣配送員,其中碩士學歷占比為1%,按此算,可不就是有70000碩士研究生送外賣么。
更有多家媒體以此打造出的一系列“學歷無用論”爆款視頻,獲得了百萬點贊。
有激進的網(wǎng)友直接在后面問到,“那還讀書干嘛呢?”
后來經(jīng)過辟謠,“70000研究生送外賣”數(shù)據(jù)來源不實。
該數(shù)據(jù)來源于餓了么及美團平臺的調研報告。餓了么的報告指出,2019年暑期有9896名大學生成為兼職騎手,其中,有1%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
后來,有分析指出這些大學生騎手大多是在暑期送外賣“體驗生活”,而不是“賺錢養(yǎng)家”,開學后兼職就立馬結束。而且,1%的研究生是這些大學生兼職騎手中的比例,并不是全部騎手。
同樣,美團發(fā)布的《城市新青年:2018外賣騎手就業(yè)報告》所顯示,美團的全職和兼職騎手有15%擁有大學文憑。
盡管也有人解讀,該數(shù)據(jù)來源于美團平臺回收的11.8萬份調查問卷,但從統(tǒng)計學上看樣本太少,不能推而廣之至所有美團騎手,甚至全國騎手。
即使“全國70000碩士在送外賣”、“美團騎手15%擁有大學文憑”不實消息槽點滿滿,但從它獲得的幾百萬點贊可以看出,“讀書無用論”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焦慮。
不論你怎么反駁,認同這一觀點的人會反問:“就算是體驗生活,作為碩士、博士,為什么不做點更體面的工作?”
還拿送快遞的譚超來說,他的主業(yè)雖然不太理想,但是送快遞這個副業(yè),卻干出了很好的成績。
他自創(chuàng)的快遞編號法,讓自己管理管理大區(qū)的送貨效率提高了一倍。不僅解決了溫飽,還買了房,有了團隊。
與此同時,他還一直堅持輔導學生考研,他輔導過的考生,考研通過率達80%。
“現(xiàn)在我想明白了,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讀書能改變思維。”
如果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那讀書,對普通人來說一定是最近的那條。
即使你畢業(yè)之后,迫于生計送外賣、快遞,或者賣豬肉、種菜,你所學的知識依然能夠為你“逆天改命”。
▍來源: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