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國家實施“雙減”政策之后,原先市場上的教育培訓機構出現(xiàn)大面積的“關門潮”,就連“新東方”、“學而思”等大佬級別的教育機構也宣布轉型和調整。新東方的“俞校長”甚至做起了帶貨主播,不得不說,國家的一波政策調整讓一個存在了幾十年而不衰的行業(yè)瞬間“瓦解”!這其中有的家長歡欣鼓舞,有的家長卻一籌莫展。但是平心而論,教育培訓行業(yè)它至少在中國教育進程的某一時期起到了“順水推舟”的作用,讓中國教育的探索和發(fā)展更加“全球化”。然而一個行業(yè)的“衰落”必定會有另一個行業(yè)的“崛起”。“興趣培養(yǎng)”機構順勢而起。
孩子沒了課外輔導,沒了做不完的作業(yè),本該是件好事,但對于電子產(chǎn)品的“迷戀”卻占據(jù)了他們剩余的時間。“本該走進自然,卻誤入了游戲;以為返璞歸真,反而入了歧途?!币舱敿议L們一籌莫展的時候,“興趣培訓”機構出現(xiàn)了,廣告詞是:讓孩子遠離手機和游戲,培養(yǎng)更多的愛好和興趣,走上陽光大道!這簡直是道出了家長的心聲。一時間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成了家長們下一個“競技場”?!拔璧概嘤?,一年五萬”、“武術培訓,一年三萬”、“鋼琴培訓,一年六萬”、“籃球培訓,一年三萬”……一時間猶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xiàn),家長們也是感覺“花了眼睛”。于是乎,一、三、五鋼琴課課;二、四、六跆拳道,周日潛能激發(fā)課。孩子也懵了,不是說好的“減負”嗎?
如今全國各地都成立了大大小小的“興趣培養(yǎng)機構”,有的城市因為有太多興趣班的同質化,別出心裁地開辦了“跳繩興趣培養(yǎng)”、“自行車興趣班”、“認動物興趣班”等等。八零、九零后的父母也都跟著風、報了名。難道他們忘了,跳繩、自行車這些技能自己小的時候是怎么學會的?不都是自學成才的嗎?如果連這些都要專門的老師進行教學,父母的意義又在哪呢?居然這些興趣班一堂課的費用是五十到一百不等,打出的宣傳是:跳繩一個月包會,免費送跳繩。自行車一個月包會;三個月會高難度車技,學滿三個月送自行車……
有句話永遠不會過時,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F(xiàn)在似乎已經(jīng)變成了,孩子的成長,除了學校的老師就是課外的老師。父母只提供吃飯和睡覺。對了,還有交錢。為什么說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了親情觀念,變得非常自我,我想原因之一大概就是如此。不論是以前的“教育培優(yōu)”還是如今的“興趣培養(yǎng)”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那就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孩子是各不相同的,各有長短的,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提出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如果每個孩子都去做大多數(shù)同樣的事情,到最后不會變的優(yōu)秀,只會變得普通。
讓孩子來決定他的方向和興趣,遠比家長的決定、其他人的看法更加務實和有效。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刻意把“興趣培養(yǎng)”作為孩子未來發(fā)展的一個方向,興趣培養(yǎng)的只是孩子在某一個時期對一種事物的認知和他的基礎社交而已。父母耐心的陪伴和正確的溝通,遠比“興趣培養(yǎng)”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