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綿綿,春雷陣陣,又是一個春天來臨。對我來說,每一個春天都顯得彌足珍貴。突然,想起這么一句話:“下雨時,有的人能感受風雨,而有的人只是被雨淋濕?!鄙钣兴?。
不太喜歡下雨的人,各種理由,嫌雨天交通不便,嫌雨天天氣陰沉,反正一下雨,情緒就跟著變差。蘇東坡老先生有詞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陽缺”,是的,此事古難全?,F(xiàn)實生活中的雨,并不會因為你心情變臉而有絲毫改變,時而淅淅瀝瀝,時而傾盆而下。英國作家馬特·海格(Matt Haig)曾經(jīng)說過:“負面情緒是比你渺小的東西。它一直都比你渺小,即使有時候感覺上很龐大。它在你體內(nèi)運行,你不在它體內(nèi)運行。它也許是天空中飄過的一片烏云,而你是整個天空。烏云出現(xiàn)之前就有天空。烏云脫離了天空是不能存在的,而天空沒有了烏云依然是天空。”
年輕人,總是記著烏云的漫卷和黑暗,卻時常忘了:烏云過后,天空,依然是天空。
做一個能走出風雨的人
作為一個農(nóng)村里走出來的人,我遠遠沒有大家那么幸運。1987年,帶著父母早日跳出龍門的期待,我從重點中學畢業(yè),成為一名師范生。記得新生開學典禮,大家都肅立聽奏國歌時,我淚流滿面,相隔不到一百米,就是向往太久的省一級重點中學,里面有熟悉的同窗好友,還有我的大學夢,如今要永遠地告別了。師范三年是灰色的,雖然我比任何同學都努力地學習朗誦、指揮、聲樂和師范學業(yè),但人總是失落的,覺得自己人生中途折翅,再也飛不起來了。
1990年,作為普師生,年僅18歲的我畢業(yè)分配到一個村小。學校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由一所寺廟改造而成。夜深人靜,想到自己曾經(jīng)的同窗好友一個個上了大學,心里真不是滋味。工作了不到一個學期,我就生病休假三個月。當時還是代課老師的姐姐,看在眼里,急著幫我到處找代課老師。想辭職再考,但看著年邁的雙親,始終沒有走出這一步;面對天真無邪的學生及其求知的目光,面對殘酷的歲月及其流走的時光,既然已經(jīng)誤了自己,不能再誤了學生。別無選擇,那還是起來吧。
那一年秋天,我醒了,從風雨中走了出來。
做一個能感受風雨的人
人生在世,沒有哪一條道路是一帆風順的。常有人說,這是個充滿壓力的時代,工作的壓力、考試的壓力、社交的壓力、帶娃的壓力、單身的壓力、人到中年的壓力……
那么多人,在情緒的撕扯中變得疲憊不堪。
就拿老師這個職業(yè)來說吧。作為老師,總有批不完的作業(yè),填不完的表格,做不完的任務。“雙減”下,還多了晚托服務。但是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這便是規(guī)定工作,那還不如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作為老師,總要遇到后進學生和不講理的家長,這時候,更需要我們付出耐心和愛心,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教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才能得以更好的呈現(xiàn)并發(fā)揮。何況,學習科學理論提醒我們“無論何時,只要有學習發(fā)生,就會有大腦卷入。大腦塑造認知加工活動,同時也被認知加工活動所塑造。在神經(jīng)中樞水平上,即使孩子沒能成功地加工信息,幾分鐘后新的樹突也會形成。即使是不成功的信息加工過程,也能夠促進大腦的發(fā)展?!彼?,我們要允許學生出錯,學會寬容,做一個有學習科學素養(yǎng)的老師。
作為老師,總有一些生活瑣事讓人煩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人生很難完美。事實上,人生的每一段經(jīng)歷,都是你必須書寫的屬于自己的歷史,委屈也好,郁悶也罷,要自己慢慢去消化,你能做的最好選擇,就是把往事藏在心里,然后一步一步強大。
做一個能感受風雨的人吧,“好好地忍耐,不要沮喪。你想,如果春天要來,大地就使它一點點地完成。”
做一個構建幸福的人
幸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活到一定年齡,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幸福,都是自己心血壘起來的。
人,要有構建幸福的能力。
構建幸福需要鍛造實力?!半p減”背景下,在減去學生多余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同時,我們更需要做的是科學提質,輕負高質。朱永新教授說:“‘減’本身不是目的,減是為了增,是為了給學校教育提質增效留出時間和空間,為了青少年學生更好實現(xiàn)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strong>如何以學生的生命為本,回歸學習本源,構建高質量的學習過程,需要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思“變”,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更新教育角色,變革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積極而持久地致力于研究和實踐。
構建幸福需要提升學習力。21世紀,人類進入大數(shù)據(jù)時代,源源不斷的信息撲面而來,讓你猝不及防,甚至有時手足無措。在信息爆炸的新世紀,作為教師要努力成為悅耳的視聽收音機、聲像具備的視頻,努力成為真誠的傾聽者,情緒的調解師,人生規(guī)劃指導師,不斷增加智慧和愛意,不斷調節(jié)教育的溫度,才能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啊!
構建幸福需要培育耐力。面對壓力和挑戰(zhàn),潛下心來,一點點改變自己吧。比如角色更新首先應重視自身的教學表情和語調,構建盡量自由寬松的教學時空。教師的表情自始至終都應該是善意的、溫和的、耐心的;教師的語調自始至終都應該是富于變化的。別再僅僅把自己當“授業(yè)者”,局限于知識的傳承授受關系之中。
構建幸福更需要培育幸福的能力。
時光荏苒,事實上,每一天都不可再復。那么,每周列一份愉悅清單吧,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滋有味,生機盎然。馬特·海格在《活下去的理由》一書中曾列過“如何活下去”的40條建議,第一條便是“Appreciate happiness when it is there”,告訴我們“快樂出現(xiàn)的時候,享受快樂”。
親愛的,春天來了,愿你能變成一只喜鵲鳥,穿梭天地之間,產(chǎn)生快樂,愿你能帶領身邊更多的鳥兒,無論陰晴,享受幸福!
“聽雨”欄目征稿
教育人,你有多久沒有認真地品讀生活了?可曾觸摸“人間草木”?可曾留意“父親的背影”?可曾生發(fā)“秋天的懷念”?可曾感喟“小舍得”“小團圓”……我們在課文里、在書本里、在影視劇里品生活,是否有去感受、思考真實的生活?
真實生活自有其萬鈞力量。給你命運的饋贈或給你時代的大山,予你云天或予你歧路,送你小確幸也附贈小坎坷。“生活即教育”,教育人無數(shù)次提起陶行知的這句話,但你是否真的留心傾聽過生活留下的真諦?它曾予你怎樣的觸動、撞擊與思索?
《教育家》新媒體即日起開設“聽雨”專欄。風聲雨聲聲聲入耳,那些真實的生活故事、生活感悟,交予我們細細聆聽。不必局限于“教育”,社會百態(tài),世事人情,一物一景,皆可入文。為自己的生活留一縷紀念,為他人留一份思考,為象牙塔中的學子,開一扇真實接觸社會、了解生活的窗。
歡迎老師、校長、學生投稿,體裁以散文、隨筆為主,投稿郵箱694686826@qq.com。
— END —
來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創(chuàng)
作者 | 金曉芳
編輯 | 朱強
統(tǒng)籌 | 周彩麗
征集|“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
《教育家》發(fā)起的第二屆“尋找大國良師”公益活動?;顒臃譃槿壳?/p>
1.征集“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
2.出版《大國良師的樣子》叢書
3.推選“大國良師”
活動截止至2022年底。依據(jù)評選標準及參與要求,推選出10位“2022大國良師”,授予“大國良師”稱號,每位“大國良師”將獲得主辦方提供的成長獎勵基金10萬元(稅前)。
2021年11月—2022年6月,開展“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征集活動。
征集要求:參與活動的教師,撰文講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成長故事。以第一人稱撰文,體裁為敘事散文,字數(shù)在1000字左右。要求故事真實感人。文章?lián)駜?yōu)刊發(fā)《教育家》雜志、《教育家》雜志新媒體、學習強國等平臺。
參與方式:在“光明教育家”App“尋找大國良師”專題頁面提交申報表及教師自述的“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申報表及“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需同步提交)。如僅參與“大國良師的成長故事”征集活動(不參與“尋找大國良師”活動),將文章發(fā)送至郵箱xzdgls_jyj@163.com,文章中注明學校、姓名、聯(lián)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