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戴口罩 勤洗手勤通風 少出門不聚集
3月18日這一天,臨朐縣東城街道文匯小學一年級12班第一堂課是數(shù)學。7時剛過,數(shù)學老師張起軍就來到了空無一人的教室,像往常一樣,他在教室最后一排靠近門口的空位上坐下,拿出一個藍色尼龍布的手提袋——因為當天早上下過雨,他在來的路上把袋子藏在了外套里。這是他的教學工具袋,記不得伴隨了他多少年,提手都變形了,袋子上印的廣告也都洗掉色了。他把前一天晚上備過課的講義一本本拿出來,課堂所講知識的重難點怎樣解決,給學生講題用什么語氣、什么語速,他又摹擬一遍。他的右手邊放著一個小本子,隨手在上面記下需要學生特別注意的知識點。
張起軍一大早來到教室把當天講課內(nèi)容“彩排”一遍,為給學生上網(wǎng)課做準備。
備完課,張起軍站起來走到教室講臺旁邊,他把第一排的兩張桌子拖到靠墻根,再過去搬了凳子,把凳子子高高舉起,摞到桌子上后,他又去教室最后一排取來他“視若珍寶”的藍色尼龍袋,把袋子、桌子、凳子都擺好后,他用手搖晃了一下桌子,試了試是否穩(wěn)固。隨后,這個59歲的老教師,先是踩上講臺的臺階,右手扶著墻面,左腿邁上桌子,接著用雙手撐住桌面,借助手臂的力量,再顫巍巍但熟練地躍上桌子。把教材在展臺上打開,翻到今天講到的一頁,戴上老花鏡,整理下因爬桌子而弄皺的衣服,張起軍如釋重負地對著攝像頭笑了笑,然后打開軟件,等侯他的學生們來到“云教室”。
為了給學生調(diào)整到最好的授課角度,張老師每次都爬高講課。
教室里沒有一個學生,張起軍依然生情并茂地講著課。
第一節(jié)課后,張起軍的“搭檔”,年輕的語文老師宋立韞來“接班”,邊幫張起軍整理方才搬動的課桌,她邊介紹:“因為給學生講習題要用到投影儀,而我們?yōu)榱朔乐沟湍昙壍暮⒆釉诮淌遗芴话踩桶逊磐队暗恼九_安裝到了高處,平時孩子在教室上課沒覺得有什么不方便,這一上網(wǎng)課就不行了。為了給學生調(diào)整到最好的授課角度,張老師每次都搬來課桌,放上凳子,爬上凳子去講,我們多次勸說他下來,他有高血壓,還恐高……”正說著,張起軍打斷她:“沒事兒,很多同事不都這樣講嘛,這樣講,學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給學生講著課,我就不恐高了!”
面對著空蕩蕩的教室,張起軍眼里含著淚花,他說:“想孩子們,也著急怕他們落下課,唯有備課再仔細點,下課點評作業(yè)更嚴格點,疫情雖然隔離了我和學生,但無法隔離我對學生的責任。只要我在崗一天,我就要對得起孩子們喊的‘老師’這倆字?!?/p>
#記者手記
這樣的時候,我們需要更多“張老師”
教育是千家萬戶都掛心的大事,網(wǎng)課是疫情防控下的應(yīng)急創(chuàng)新之舉。我們看到,全市有許多教師像張起軍老師一樣,從教室到“空中課堂”,授課的地點變了,教書育人的責任和初心沒有變:有的老師變成24小時在線的“人工智能客服”,只要學生有提問,馬上反饋解答;有的老師因為學生的父母都在防疫一線,于是自覺肩負起“在線照料”的責任,每隔一會兒提醒孩子去喝水、去運動……正是因為許許多多負責的老師,孩子們才能在居家隔離的同時不誤課業(yè)。
這座城市各行各業(yè)都有“對得起自己的工作”,守土有責的“張老師”。他們是白衣執(zhí)甲的逆行者,以醫(y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職業(yè)擔當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線,他們是沖鋒在前的黨員干部,以服從大局、舍身忘我的家國情懷把城市護在身后,他們是公安干警,以臨危不懼、晝夜奮戰(zhàn)的奉獻精神織就平安的網(wǎng)……
每個人的人生路上都會遇到照亮我們、引領(lǐng)我們的“張老師”,正如張起軍的同事所言:“張老師也是我們年輕同事的老師。他是我們的榜樣,還這份慎終如始的職業(yè)堅守會一直激勵著我們?!蹦切┤松飞系睦蠋?,對我們教之導之、幫之扶之、惜之愛之,提供學問坐標體系和人格營養(yǎng),示范風骨與風度,為我們的成長贏得時間、空間和方向感。
當前,隨著疫情應(yīng)急處置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們?nèi)莶坏冒朦c松勁、馬虎懈怠,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更多的“張老師”——以敬畏心做好本職工作、以換位之心包容體諒,嚴陣以待、從容應(yīng)對,在前一階段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基礎(chǔ)上,鼓足干勁,再接再厲,全力實現(xiàn)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目標任務(wù)的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