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補齊精神衛(wèi)生等服務短板?!边@短短的一句話,反映了不容忽視的社會心理健康問題,這其中也包括青少年群體。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代表委員們建言資政的高頻詞,也成為廣大家長最關注的民生話題。
△“我與小苗共成長”。植樹節(jié),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的小朋友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栽種小苗,培土澆水,扮靚春天。新華社發(fā)
提高青少年健康素養(yǎng)要抓好這三個關鍵
全國政協(xié)委員 倪閩景
雖然國家反復強調健康第一的要求,但是青少年自殺率依然不斷攀升,近視問題、體質下降等問題依然嚴重,甚至許多孩子開始得血脂高等病。青少年的健康素養(yǎng),包含健康觀念、健康知識、健康方法、健康管理能力等方面,但最重要的還是健康觀念,要讓每個孩子意識到“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這是所有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
“健康第一”這個觀點,恐怕沒有人會反對。但是健康猶如空氣,人在正常呼吸的時候是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的,只有沒有空氣的時候才會覺得重要。學校和家長面對升學率,只要還沒有出現(xiàn)健康問題,健康第一就會變成健康第一個忘記。這種悲劇為何反復發(fā)生?從目前推進的幾項指向學生的健康政策來看,有全國體質監(jiān)測,也有體育進中考、每所學校配心理教師等措施,但是健康問題沒有產(chǎn)生逆轉。究其原因是健康牽涉面太廣了,健康出問題,沒有責任人,導致健康問題和誰都沒關系。我們看到過因為高考沒有考好,校長被撤職的,卻沒看見過哪個學校因為學生近視率過高或者學生體質監(jiān)測不佳被撤職的。孩子一旦出極端情況,學校推家長,家長怪學校。
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需要通過教育整體化重構才能產(chǎn)生效果。從系統(tǒng)化角度考慮,抓住三個關鍵,有可能在短時間里產(chǎn)生好的效果。
第一個是抓關鍵行為。青少年健康的歸因太多,飲食、睡眠、作業(yè)負擔等等很難抓,而關鍵行為就是戶外活動。上海眼防所用2年時間開展的一項行動研究表明:戶外活動2小時,近視率下降30%。目前上海小學已經(jīng)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再加上每天半小時的大課間活動,每周兩節(jié)體育活動課,如果課間都能讓孩子到戶外透透氣,2小時要求能達到。戶外活動多了,孩子心理問題也會減少。從心理調節(jié)角度來看,上一節(jié)心理輔導課,不如讓孩子們自由自在地打一場籃球。上海的近視率2021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說明我們推出的那些辦法是有用的。
第二是抓關鍵指標。體育進中考、高考是上海最先實施的,統(tǒng)計表明高一學生體質情況明顯有提升,但是高中幾年學生體質情況下降明顯,出現(xiàn)了體育應試的情況,導致學生不是因為喜歡體育而去運動,考試只會讓孩子們更不喜歡體育運動,那我們的導向就是失敗的。實際上大多數(shù)孩子天生是喜歡運動的,科學也表明,適當?shù)倪\動是能提高學習效率的。各種指標中,近視率是最能反映學生健康的一個綜合性指標,只要近視率下降了,其他健康問題都會緩解。國家要求從2023年起,以2018年近視率為基數(shù),每年要下降1個百分點,做不到,區(qū)域行政官員和校領導要承擔責任。這個要求如果真的能夠兌現(xiàn),必將成為青少年健康的轉折點。
第三個關鍵是抓關鍵人。關鍵人就是校長。我們中小學與發(fā)達國家最大的差距在于體育場地,日本也是人多地少,但是他們的學校運動場地超過學校一半的面積。現(xiàn)在學校生均經(jīng)費和公用經(jīng)費大大增加,校長把錢投在健康上,還是投在應試上,有很大的權限。上海有一所普通小學,政府沒有多投一分錢,但是學校把過道、墻壁、地下室都開發(fā)出了體育運動項目,每個教室都采用了全光譜的新智能照明系統(tǒng),這就是校長的力量。校長最大的權是課程權和教師權,是真心看齊開足體育課,還是打體育課的主意,把有限的編制配齊配足體育老師,還是體育老師將就一下。校長的力量還在于,能夠通過提升每一位教師家庭教育的指導能力,來形成家校共育的氛圍。
健康,健代表有力,康代表安好?!半p減”為青少年健康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空間,減作業(yè)減培訓,同時增健康增力量,讓我們的孩子們強起來,大家都有責任。
(作者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我們需要給孩子“留白”
全國政協(xié)委員 胡衛(wèi)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國民心理健康報告 (2019-2020)》顯示,小學四到六年級的孩子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有1.9%~3.3%,在初中階段的孩子當中,這個比例上升到7.6%~8.6%,在高中的孩子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則高達10.9%~12.5%。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相關報告亦顯示,目前導致青少年致病致殘的最主要因素是抑郁癥。在過去12年的時間里,中國抑郁癥發(fā)病率從0.05%增長到現(xiàn)在的6%,增加了120倍,呈爆炸式的增長。
抑郁癥的爆發(fā)有多種原因,其中由于教育所導致的價值觀問題所引起的爆發(fā)原因,引起諸多討論,比如其中頗為典型的是“空心”癥狀,按照心理學家徐凱文的研究顯示,青少年“空心病”實質是“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具體如下:
現(xiàn)實狀況——諸多青少年相關個案早期過度聚焦分數(shù)和成就的追求,但同時對分數(shù)和成就并無發(fā)自內心的價值認同,不知道為何努力,也不知道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許多個案到了一定階段會伴隨強烈自殺意念并實施相關行為,對于主流生物治療多不敏感,甚至無效,傳統(tǒng)心理治療亦療效有限,核心的問題是“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
問題成因——與青少年抑郁癥高度關聯(lián)的“空心”問題,與這部分青少年的教育成長過程分不開。如相關青少年長期受困于密集的學習安排,缺乏個體在成長中所必不可少的獨立和從容地對世界感知和思考過程;過度圍繞機械式學習的結構化控制,使青少年淪為知識的機器,對自己、對他人、對外界環(huán)境及世界等的感官和感受,被嚴重破壞,甚至被摧毀;在家庭系統(tǒng)和學校系統(tǒng),都被過度灌輸了分數(shù)和成就的極端重要性,不僅價值觀過于功利,且嚴重依賴外部灌輸。
影響危害——會導致數(shù)量驚人的青少年抑郁癥的“空心”狀況,其負向影響巨大,除了致病致殘,亦是青少年自殺的重要原因。另有相當部分輕癥的青少年,在成年后,生存欲望低,戀愛和生育欲望更低,啃老比例則相當高。
基于上述分析,特提如下建議:
高度重視“留白”給予青少年教育所必需的平衡健康成長空間。所謂“留白”即是與“過滿”相對照,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不可以被家庭或學校等外部體系過滿地安排,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安排,獨立且從容地感知和思考人生及世界,包括“發(fā)呆”和“無所事事”。不僅藝術需要“留白”,青少年個體生命成長,尤其是身心的平衡健康,更需要“留白”。
高度重視在“留白”基礎上,對于青少年眼耳鼻舌身意的核心感官和覺知的保護與發(fā)展。重視包括生命覺、平衡覺、運動覺、溫度覺等在內的相關感官啟動與保護及發(fā)展。強調青少年來到戶外活動與感受,隨心隨性玩耍和游戲,強調對于青少年非人工環(huán)境的大自然教育,既是青少年感官良性發(fā)育發(fā)展的必須,亦是“留白”的重要意義和核心組成部分。
高度重視“留白”對于青少年有鮮活生命力的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推動作用。價值觀的核心是經(jīng)由個體內部生成,而非全然的外部灌輸,家庭養(yǎng)育系統(tǒng)和學校教育系統(tǒng)要小心保護孩子們內驅力和天然的學習動機,不可越界做過多安排和干預。青少年價值觀的成長,常常必須經(jīng)過無為方能有為的“留白”階段,通過個體足夠且有品質的感受、思考和探索過程,才有可能真正獲得對于生命和世界有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
高度重視中醫(yī)關于“留白”,關于情志,關于身心平衡的獨特哲學獨特思想體系。“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yī)之于無事之前?!碑敶逃淖畲蟊撞≈痪褪亲龅倪^多過滿,過于迫切過于功利,所以在國家大力“雙減”和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的大背景下,“留白”理念給予青少年教育所必需的平衡健康成長空間,其宣貫、推廣和踐行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系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
青少年抑郁癥篩查:
既要“懂技術”又要“講藝術”
全國政協(xié)委員 施衛(wèi)東
近年來,青少年自殺問題日益引起社會關注。據(jù)北醫(yī)兒童發(fā)展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于自殺。其中,抑郁癥成為青少年自殺的一大因素。為了預防青少年因抑郁而誘發(fā)的成長悲劇,目前教育部已明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但是,去年上海某小學發(fā)生的學生心理普查事件,因操作不科學而引發(fā)廣大學生困惑和家長擔憂,也引發(fā)教育工作者對抑郁癥篩查問題的深度思考。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要保證抑郁癥篩查的準確性——精神疾病和生理疾病不同,目前診斷精神疾病普遍缺乏準確的工具和程序,主要通過考察患者的行為和功能作出抑郁癥診斷。教育部學生健康體檢抑郁癥篩查方案提出“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使用PHQ-9量表開展抑郁癥篩查”,但精神專科醫(yī)生診斷抑郁癥時,只把量表作為參考。特別是青少年測試者情緒狀態(tài)更不穩(wěn)定,不同時間做同一個量表,答案各有差異;若測試者事先知曉量表,掌握了評分規(guī)律,完全可能操縱測試結果。同時,濫用測試會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上海心理普查事件中,醫(yī)用成人問卷被誤送到長寧區(qū)某中小學校,題目預設少年兒童已有抑郁傾向進行誘導性設計,一些題目明顯有誘導之嫌。
要精準確定“病與非病”的界限——抑郁癥作為自限性疾病,與個人的神經(jīng)遞質自發(fā)波動區(qū)間以及自我調節(jié)能力相關,同時抑郁和不抑郁之間的相互轉化隨時可能發(fā)生。抑郁癥的發(fā)作和痊愈,是淡入淡出的漸進過程,在人的精神領域里,病與非病、正常與不正常沒有明確界限,健康與患病,其差別只在于程度不同。單靠體檢篩查很難準確劃定為“病與非病”,更難隨時隨地掌握青少年從“病”到“非病”的演變。抑郁癥量表篩查統(tǒng)一納入學生體檢,部分學生被貼上“抑郁癥”標簽后,容易受到排斥和被孤立,給個人精神健康、學習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要做好未成年人隱私保護——當前,不少人普遍對抑郁癥缺乏正確認識,精神疾病長期被“污名化”,患者和家屬病恥感嚴重。很多人包括未成年人,得了抑郁癥不敢聲張,偷偷摸摸看病吃藥,更會有意識地把自己與他人、與社會隔絕封閉起來。所以,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如對被確診或疑似學生這方面隱私不保護好,會進一步加重青少年心理負擔,甚至會增加患者自殺、自殘的可能性。
避免好政策執(zhí)行中的走偏——學生抑郁癥篩查方案提到“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敝攸c關注的具體措施目前不明確,存在政策落實有走偏的可能,如果給“測評結果異?!钡膶W生貼上無形的標簽,學校在集體活動、考試資格、成績統(tǒng)計等方面如果存在另眼相看,甚至因擔心“會出事”而勸退或變相勸退,則會對這部分群體將會帶來二次傷害。
如何讓好的政策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既能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又能為未成年人織就保護網(wǎng)?這需要教育、衛(wèi)生部門及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首先,教育部、衛(wèi)健委等部門應專門制定適合不同年齡段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篩查量表,結合學校表現(xiàn)、家庭日常、設備診斷等多種途徑判別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采用多次篩查,不搞“一檢定性”,提高篩查的準確性。改進對未成年人心理疾病的相關診斷用語,淡化抑郁癥“疾病”的概念,不對群體貼“標簽”,緩解其精神壓力。
第二,篩查體檢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隱私保密,可考慮以學年為單位,未成年學生及家長可自主選擇篩查時間和醫(yī)院,醫(yī)院對結果異常者進行“點對點”告知,學校獲知篩查結果應嚴格限定人員知曉范圍。教育部門應出臺抑郁癥篩查學生體檢明細規(guī)程,制定學生心理健康隱私保護辦法及隱私泄露追責機制。
第三,教育部門應明確規(guī)定“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的“重點關注”辦法,教育、衛(wèi)生健康及相關部門應協(xié)調聯(lián)動,加強對社會、學校、家庭、未成年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正確宣傳引導,杜絕變相歧視、區(qū)別對待等有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不當行為。
(作者系南通大學校長)
心理危機應對:
預防預警干預一個都不能少
全國政協(xié)委員 吳智深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呈上升趨勢,但心理危機是有跡可循的,以成都學生墜樓事件為例,逝者在自殺前曾在其社交平臺QQ中發(fā)布過“自我貶低”方面的言論,但遺憾的是沒有被及時發(fā)現(xiàn)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目前我國尚未制定統(tǒng)一的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機制的實施方案。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和實施《中小學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機制實施方案》,形成全國統(tǒng)一的中小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機制。具體建議如下:
遵循五個基本原則。人性化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立足于保護和預防,切實維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預防性原則。建設預警機制的目的在于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出現(xiàn)的各類心理問題,預防和減少中小學生心理危機的發(fā)生。教育性原則。當中小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學校應及時引導和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應對自身的心理危機。參與性原則。要堅持以學校為主體,充分發(fā)揮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學生家庭以及其他社會各方的積極作用,共同推進預警和干預機制的建立、運行和完善。實效性原則。建立健全預警和干預機制,實現(xiàn)心理預警和干預工作的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增強機制運行的有序性和實效性。
設立三級預警信息傳遞系統(tǒng)。建立心理危機預警監(jiān)測中心,形成班級、學校、主管行政部門三級預警信息傳遞系統(tǒng)。第一級預警: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班級心理委員及家長提供預警信息。第二級預警:以學校為單位,由年級組將預警信息傳遞給學校德育部門及心理輔導室。第三級預警:設立各市、區(qū)、縣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小組,學校一旦發(fā)現(xiàn)有本校無法獨立處理完成的學生心理危機事件,要及時上報給該小組,以尋求幫助和指導。
設立三級干預系統(tǒng)。在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面,設立班級干預、學校干預、主管行政部門干預的三級干預系統(tǒng)。第一級干預: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學生家長負責對出現(xiàn)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力所能及的保護和基本干預。第二級干預:由學校具有專業(yè)資格的心理輔導教師負責,一方面就學生心理危機問題給予班主任、家長和學校提出專業(yè)性建議,另一方面在學生同意的情況下運用心理咨詢技術進行干預。第三級干預:邀請本地高校心理專業(yè)教師、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的心理咨詢師和醫(yī)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的執(zhí)業(yè)醫(yī)生組成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小組,承擔學校教師的專業(yè)培訓,提供專業(yè)的指導性意見,必要時直接參與干預工作,對相關學生開展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
實施預防、預警和干預三個流程:
第一,預防。首先,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普及的對象不僅僅是全體學生,還應該包括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家長。其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學校德育部門、心理輔導室要明確崗位專人負責,強化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為核心的,班級心理委員和班團干部、各學科任教教師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第二,預警。學校需要設立“心理預警監(jiān)測中心”,可包括由學校心理輔導室、各年級組、各班級和學校安保部門組成的校內信息監(jiān)測點和由家委會、當?shù)嘏沙鏊冉M成的校外信息監(jiān)測點。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心理測評,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最好每學期進行一次。監(jiān)測信息及學生心理測評由學校心理預警監(jiān)測中心負責收集并進行評估,根據(jù)事件的不良程度與緊急程度,預警的級別可以分為三個級別:三級“藍色”預警、二級“黃色”預警、一級“紅色”預警。第三,干預。首先,干預者必須在短時間內通過評估迅速、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危機情境及其反應。其次,在評估的基礎上由學校的心理輔導室或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設立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小組制訂符合學生身心狀況的專業(yè)化的具有高實操性的干預方案。最后,由具有專業(yè)心理咨詢資格的心理輔導教師負責與出現(xiàn)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適當?shù)慕佑|,努力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并根據(jù)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應對。
(作者系東南大學教授)
版面編輯:張惠娟
新媒體編輯:黃喆
審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