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太富裕的打工家庭,在孩子身上卻很舍得花錢——一雙760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為明星偶像打榜每月花掉1000元;一隨遷子女全家月收入2600元,報興趣班支出1800元……“寒門貴養(yǎng)”在農民工子女的成長過程中并不鮮見。
一面是在工廠干活,一包榨菜分兩頓就饅頭吃的父親,一面是身穿名牌、大把花錢追明星的孩子,如此鮮明對比令人五味雜陳。人人都有追求名牌吃穿用度的權利,只是這樣的追求不應超出家庭可承受范圍,不應以壓彎父輩的脊梁為代價。為了滿足子女的高消費苛責自己、不計條件、不遺余力,這樣的“偉大”難免悲情乃至偏激。
有人認為,只有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上好的培優(yōu)班才算“對得起孩子”。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不惜窮盡力量甚至透支自己。殊不知,不管不顧地把孩子當“富二代”養(yǎng),很可能養(yǎng)出驕奢無度、心安理得的“巨嬰”。近年來,有關年輕人過度消費、不知疾苦的報道屢見不鮮,其中不乏寒門子弟。父母無原則地遷就、縱容、給予是助長子女揮霍無度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母的愛純粹無私,只是教育是門大學問,需要遵循科學原則才能實現(xiàn)“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初衷。如果方式方法不對路,愛之愈深則害之愈切。在養(yǎng)育孩子上,有人主張窮養(yǎng),有人主張貴養(yǎng),但一個基本共識是:不論窮養(yǎng)、貴養(yǎng)一定要有教養(yǎng)。所謂“教養(yǎng)”就是一種與家庭條件并無必然關系的良好文化和品德修養(yǎng)。比如有愛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關心他人、心胸寬闊、正派真誠、光明磊落,等等。這些美好的品德修養(yǎng)不是靠錢堆出來的,相反,它往往需要讓孩子通過吃苦獲得。
一位知名企業(yè)家曾在一檔節(jié)目上分享育兒經(jīng)驗:兒子從小學到大學,她都沒有去接過孩子放學。有一次兒子放學回來晚了半個小時,原來孩子為了省錢,不坐2元錢一趟的空調車,改坐1元錢的普通公交車回家。“狠”培養(yǎng)的是孩子艱苦奮斗的精神。由此而論,真正的貴養(yǎng),并非物質上無節(jié)制地給予,而是讓孩子學會珍惜、學會獨立,涵養(yǎng)“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品格。
需要注意的是,時下,社會上或明或暗地彌漫著一種以高消費、會享受為榮的氛圍,名牌衣服、進口手機、打賞明星等似乎成了“青少年的標配”。一些家長怕孩子“落伍”,竭盡所能甚至傾其所有滿足孩子的需求,殊不知,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吃苦耐勞之風,依然是這個時代彌足珍貴的價值。
古往今來,“寒門出貴子”都是世人最樸素的期盼。寒門能否出貴子取決于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能否形成合力,讓孩子真正具備那些美好的品德修養(yǎng),具備艱苦奮斗、改寫命運的精氣神。(李思輝)
關鍵詞: 寒門貴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