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偉大的思想家,就是能夠發(fā)現(xiàn)某個領域的規(guī)律。馬克思能夠揭示人類社會這樣一個巨大領域、復雜領域的發(fā)展規(guī)律,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運動規(guī)律,用他所發(fā)現(xiàn)的唯物史觀回答人類所面臨的現(xiàn)實困惑和人類社會的來路及未來走向,他就是偉大的思想家。”
3月23日,華中師范大學校長趙凌云教授為學生導讀經典篇目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暢談了他對“何謂偉大的思想家”的觀點和主張,吸引了來自武漢地區(qū)多所高校兩百余名師生現(xiàn)場聆聽,網(wǎng)上有8.2萬人次參與互動點贊。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圍繞如何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問題提出“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思政課教師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和使命,我們只有著力增強自身新時代的適應性,千方百計挖掘出思政課的說服力、吸引力和獨特魅力,才配得上新時代思政課教師、青年學生靈魂工程師等光榮稱號。
思政課究竟有沒有自身獨到的魅力?有時候,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很多人包括思政課教師在內是缺乏底氣和自信的。有的老師說,和那些實用的專業(yè)課、生動的通識課、有趣的選修課相比,思政課講起來索然寡味,聽起來枯燥乏味。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學生一度不愛聽,不喜歡,聽不進去的尷尬呢?是課程本身的原因,還是老師教的不好呢?
沒有教不好的課程,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華中師范大學的“活動型思政課”有其完整的頂層設計,他們能夠一口氣拿下多個教育部思政工作項目決不是偶然現(xiàn)象。該校校長親自擔任該校“學馬列、讀原著”的導學教師,經過他對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深入淺出、類比對比、條分縷析的生動解讀,讓青年學子領略到馬克思作為思想家之所以偉大的同時,也淋漓盡致地道出了思想的魅力,精彩之時現(xiàn)場掌聲雷動,動情之處讓人潸然淚下。可以說,華師校長秉持了總書記“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為思政課教師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示范課。
毫無疑問,思想性無疑是思政課的重要屬性,思想的魅力恰恰正是思政課獨有的魅力。可就是對于這個基本常識的認識我們也走了彎路。曾幾何時,為了提高所謂的“到課率”“抬頭率”,有的思政課老師開始劍走偏鋒,效仿時下流行的慕課、翻轉課堂等花里虎哨的教學手段,甚至把段子、賣萌、說唱逗趣、插科打諢都引進了課堂,片面地迎合學生以追求劇場效應……過度娛樂化的課堂,“抬頭率”上來了“點頭率”卻依然不高,有人擔心這種看上去熱熱鬧鬧的課堂正在走向表面化,往往會把思政課的思想性在輕松搞笑中消解了。
事實上,真正好的思政課,即便是一根粉筆、一張黑板,老師會講得頭頭是道,孩子們也會聽得津津有味。如果講不出思政課的活力,講不出思政課思想的魅力,或者根本不愿意花心思、懶得動腦筋去用思想的魅力來打動學生,不能真正觸及青年學生的心靈,不能真正入腦入心,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是不合格的。
所以,要想教好思政課,我們的老師首先自己不能當“學問僧”,必須真正喜歡思政課、真正吃透思政課,要肯下真功夫、花大力氣去研究教材,用心去挖掘思政課的思想魅力,主動去研究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特點,用自己的信仰去影響青年學生的信仰,用自己的激情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用自己的課程自信去感化學生。
教材內容雖然相對固定的,可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卻是永葆青春的;思政課堂空間雖然有限的,可社會時政熱點卻是活生生的,這些恰恰就是講好思政課的“源頭活水”。作為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在備好書本講義的同時,有責任、有義務通過博覽群書、關注時政,悟透原理、走進學生,勇于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思政課思想的魅力是個富礦,有待我們不斷去深入發(fā)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