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的張昌建。
騎行途中暫歇拍照。
退休之后,多有閑暇,你會干什么?
在德陽,退休教師張昌建“仗摩走天涯”,喚上四五“摩友”,備好旅途用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如今,71歲的張昌建已經(jīng)購買了自己的第4輛摩托車。車跡東到黑龍江漠河北極村,西至新疆阿勒泰喀納斯湖畔,南抵海南三亞天涯海角。
騎行歸來的日子,書是張昌建最多的陪伴。用他的話說,退休生活基本上是“半年讀書半年騎行”,“詩和遠(yuǎn)方”是最重的色彩。
6月底從西藏騎行歸來,今年第三次騎行已經(jīng)列上日程:張昌建和“摩友”約定,9月去浙江舟山普陀山。
行萬里路 東至漠河西至阿勒泰
夏夜晚上10點,喧鬧的人群和滾滾的車流開始逐漸消失,城市慢慢靜了下來。張昌建打開燈,戴上眼鏡,翻開書頁。接下來的4個小時,在書頁的翻動聲中流淌。夜闌人靜,是他最喜歡的讀書時段。
“我喜歡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讀書,所以選擇晚上別人都休息的時候。只要沒有其他事情,我晚上都會讀4個小時,第二天睡懶覺。”張昌建笑著說,這一習(xí)慣他已堅持多年。
而張昌建一直還有一個信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于此前授課任務(wù)繁重等種種原因,一直沒能成行,最遠(yuǎn)也只到過巴郎山、西昌等地。退休后,“行萬里路”的目標(biāo)才真正得以實現(xiàn)。
每次出發(fā)前,張昌建都會將摩托車專門送去維修和保養(yǎng),這使得在騎行中摩托車從未出過毛病。緊接著,準(zhǔn)備好壓縮餅干、常用藥品、洗漱用品、換洗衣物,背上水壺和小電飯鍋,就可以出發(fā)了。
2013年8月,張昌建和幾名“摩友”一起騎行到了黑龍江漠河市北極村,在那里,他們遭遇了驚險一幕。“突然飛沙走石、狂風(fēng)大作,原來龍卷風(fēng)來了。”張昌建回憶,低速前行一段路后,在養(yǎng)路段的一處圍墻下,他和“摩友”避了兩小時。風(fēng)沙過后,走出圍墻,公路上停著的百輛汽車覆滿黃沙??恐鴩鷫Γ?ldquo;摩友”躲過一劫。
在暫歇的小旅館里,張昌建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記錄下這一驚險過程。“云游四方”的日子里,他都會寫下隨行日記,而行囊中還會有幾本書,只要有空閑、有心情,都會拿出來翻一翻。
去年9月,張昌建和一名“摩友”一路向西,一直到了新疆阿勒泰的喀納斯湖畔,但在返回途經(jīng)烏魯木齊時,“摩友”的摩托車卻出了故障。由于烏魯木齊的汽修店沒有零件,“摩友”就將摩托車賣掉后乘火車返回了四川。
張昌建孤身一人騎行到了庫爾勒的侄女家中。幾天后,當(dāng)張昌建表示想一人騎行回家時,侄女出于擔(dān)心,堅決不同意。侄女強(qiáng)行辦理完摩托車托運手續(xù)后,為他買了回四川的火車票?!?ldquo;摩友”約定 9月去浙江舟山普陀山
旅途雖有挫折,但張昌建依然心向遠(yuǎn)方,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源于他還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年過七旬的他依然步履矯健。“每天晚飯后,只要不下雨,我都會和鄰居去東湖公園走上6公里。適當(dāng)健身,就能夠達(dá)到保健的目的。”張昌建說,年輕的時候他也喜歡鍛煉,為現(xiàn)在的好身體打下了基礎(chǔ)。
張昌建說,多讀書,能讓他明事理、懂理論,并保持心態(tài)的平靜。而騎行,不僅鍛煉了他的身體,還鍛煉了他的意志。
“騎摩托車在全國旅游的時候,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在公路上有成群的自行車隊,很多人在艱難地騎行,我都停下來給他們豎大拇指。”張昌建說,騎自行車的人每前進(jìn)一米都要靠體力,相比于摩托車可以自身提供動力,自行車騎行者這種堅韌的毅力鼓舞、支持著他騎行全國。
張昌建購買的4輛摩托車都是彎梁車,這種摩托車便于操作。“只要適合自己就行,沒必要追求高檔的摩托車。騎行中速度由自己控制,方向由自己選擇,我感到自由,沒有約束。”張昌建說,他始終將騎行安全放在第一位。
今年的第三次長途騎行,他和“摩友”已經(jīng)商定,9月去浙江舟山普陀山。
“現(xiàn)在有一部分人很迷茫,缺乏方向感。但我現(xiàn)在有追求、有理想、有夢,心態(tài)年輕、行為年輕、生活充實,完全不知老之將至。”張昌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