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演員年紀基本都大了,年輕演員基本功還沒有訓練到位;保留劇目是修煉多年的看家本領,只是誰也不想靠啃老生存;2021年將有五個劇場同時運營,演員缺口五六十人……
作為中國話劇殿堂級劇院,面對人才匱乏困境,已有67年歷史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主動求變——
前不久,北京人藝首個“表演學員培訓班”開班,從千余報名者中挑選出15名學員,進入人藝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實踐,結業(yè)后視成績擇優(yōu)聘為人藝簽約制演員。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任鳴直言,這是北京人藝建院67年來頭一回。“這是我們的‘新發(fā)明’,方式是前所未有的,為的就是出演員,一個劇院的根本在戲,而戲要靠演員撐著。”任鳴說。
北京人藝六十余年的歷史上,《茶館》《雷雨》《蔡文姬》《駱駝祥子》《天下第一樓》《窩頭會館》等一部部精品和焦菊隱、于是之、朱旭、濮存昕、宋丹丹等一代代藝術家共同成就了這所劇院的輝煌。
輝煌背后也隱藏著危機,優(yōu)質(zhì)劇本的缺乏和人才的斷檔,讓劇院在娛樂大潮及新媒體傳播的沖擊下顯得憂心忡忡。
北京人藝演員隊隊長馮遠征坦言,《茶館》演員年紀都大了,年輕演員基本功還沒有訓練到位。北京人藝演員龔麗君感嘆,人藝的保留劇目是修煉多年的看家本領,只是誰也不想靠啃老生存。
面對困局,人藝主動求變。
20世紀90年代后期,北京人藝在話劇市場低迷的局面下艱難前進??恐\絡劇院的“名角兒”回歸舞臺加上過硬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憑借《窩頭會館》等精品劇目對舞臺的執(zhí)著堅守,迎來了國內(nèi)話劇市場的回溫。傳統(tǒng)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團帶班”“合辦班”也支撐了人藝幾十年的舞臺。
“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選拔和儲備是人藝輝煌得以延續(xù)的重要途徑。”馮遠征說。
如今,新的形勢倒逼新的“發(fā)明”。
2021年北京人藝將有五座劇場同時投入使用,每晚后臺所需演員大約八十人,加上同期排演的劇目,相對于目前人藝演員隊近一百人的規(guī)模,演員缺口五六十人。
“這是最迫切的現(xiàn)實需求。”馮遠征表示,光靠每年進幾名應屆畢業(yè)生不能填補缺口,況且應屆生有較長的成長周期。人藝迫切需要培養(yǎng)成熟的、適合人藝的演員,為劇目傳承扎穩(wěn)根基。
籌備和醞釀了近兩年,人藝面向社會開辦“表演學員培訓班”,放寬年齡限制、免除學費,從專業(yè)表演人才中優(yōu)中選優(yōu),培養(yǎng)人藝舞臺上的冉冉新星。
“是創(chuàng)新,也是試驗。”馮遠征認為,人藝目前到了新老交替的關鍵時期,三四十歲的演員需要時間才能挑大梁、當臺柱,但我們要居安思危,現(xiàn)在就要夯實基礎、儲備力量。“人藝率先在話劇界開辟這一人才培養(yǎng)模式,能否起到示范引領作用,還需要時間來檢驗。效果好,會一直延續(xù)下去。”馮遠征說。
“北京人藝之所以是北京人藝,因為它具有人藝精神,有自己鮮明的風格特點。”任鳴認為,眼下這個嘗試,對于未來人藝的發(fā)展,乃至對文化建設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人才是根基。根深,文化大樹才能枝繁葉茂。
關鍵詞: 人才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