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自己的影片就要被捧上神壇,卻因為一條油膩的朋友圈而跌落下來,這是一種什么感受?導演王小帥大概最有發(fā)言權了。3月27日,他在朋友圈中號召大家轉發(fā)“泡哥泡妹小技巧”,借此為影片《地久天長》宣傳。可惜的是這技巧不巧,反被認為露骨、低俗、物化女性,想借此拉動影片票房大概難上加難。
王小帥的新片《地久天長》在柏林電影節(jié)捧回影帝影后兩座“銀熊”之后,已經接受了太多贊美。如今卻采取這種手段進行宣傳,讓王小帥想要票房之心路人皆知。文藝片想要高票房并不可恥,但如此油膩的營銷卻讓人太失望了。
王小帥的影片屢屢摘得大獎,實力已經是有目共睹,但一向熱衷油膩營銷也讓他減分不少:影片《我11》上映時,就以和周立波假意掐架,互說無恥俗氣來營銷;《闖入者》上映時,又是寫公開信求觀眾力挺,又說票房慘淡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對于自己此次的不當宣傳,王小帥以一句“看來我不適合搞營銷”,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但顯然,能夠發(fā)出并希望別人轉發(fā)這樣的文案,對他不只是不會搞營銷這么簡單,而是骨子里對女性觀眾、甚至女性群體的輕視。即使那些真正熱衷于“泡哥泡妹小技巧”的觀眾,走出影院時大概也會罵人。
拋開王小帥的“油膩”,這條朋友圈再次將藝術片營銷問題擺上桌面。不只是王小帥,文藝片導演對市場和觀眾的不滿早已有之。賈樟柯、馮小剛在自己的影片遭受冷遇的時候,也都或是寫公開信,或向觀眾求援,或是“譴責”院線,《百鳥朝鳳》制片人方勵甚至下跪求票房。但無論怎樣賣慘、賣萌、賣憤怒,都很難大幅改變文藝片在市場中的待遇,因為文藝片的受眾相對固定和有限。
與王小帥借“小技巧”為自己贏得更大群體的關注類似,去年年底文藝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借“一吻跨年”的營銷贏得3億元的票房。但也因為圈了不應該圈的“粉”,最后被罵得很慘,貓眼評分甚至低到2.6,因此很難作為文藝片營銷的成功案例來學習。
為什么文藝片營銷總是處于“迷路”狀態(tài),要么找不到路,要么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路?大概是因為缺少好的向導——專業(yè)的營銷人才。眼下國內電影市場幾百億元的規(guī)模,養(yǎng)活了大量專業(yè)營銷公司,卻很少有人專耕文藝片營銷,以至于導演們不得不赤膊上陣,挖了許多坑。其實低成本的文藝片,如果能有適當?shù)臓I銷,尋找到真正適合的人群,在偌大的中國市場還是可以取得好看的票房的,有心人不應該錯過這樣低調的“金礦”。而長期專耕文藝片營銷,也一定能夠積累有效的經驗,讓文藝片導演和主演們少犯這樣的低級營銷錯誤。野百合都會有春天,文藝片營銷的春天也快些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