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60年代,出于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毛澤東主席強調(diào)要突出備戰(zhàn)問題,要準備糧食和布匹,要挖防空洞,要修工事。“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滎陽市糧食局建了一個地下糧倉0108糧庫。如今,幾十年過去,這個地下奇觀早已失去了歷史作用,險些被荒廢。滎陽一小伙租下后,發(fā)現(xiàn)這里隧道縱橫,“密室”眾多,恒溫、恒濕,冬暖夏涼,而且極具時代印記,準備將其打造成一個紅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打開厚重的水泥門,穿越時空走進另一個時代
6月13日上午,滎陽市趙溝村,滎陽市糧食局0108糧庫就坐落在在一片丘陵地勢中。這里溝壑縱橫,綠樹掩映。趙溝村村口的一處白色院舍顯得與眾不同。走近后,一樓環(huán)繞分布著數(shù)十間房子,二樓拱券洞鱗次數(shù)間。
在一間裝修典雅的茶室里,墻上有一堵厚厚的水泥門,與整個荼舍氛圍格格不入。打開這堵水泥門,是一條黑黑的隧道,仿佛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就像武俠小說、電影中的場景一樣,打開一堵石門,期待里面埋藏著巨大的寶藏或者有絕世的武功秘籍。
在壁燈的照亮下,沿著一條幽深的隧洞前行,曲折逶迤,萬千神秘,腳下的甬路初始平坦而后倏忽折轉陡然下行,愈縱向深處愈感到氣溫偏低。隧道里面有多個“秘室”,但里面卻空空如也。這些秘室雖然位于地下,但并不狹窄,而且高度很度,可以容納很多人,也可以儲藏大量物資。
在酷熱的夏天,穿著短袖走進隧道和秘室里,反而有些寒冷。如果隧道和秘室里沒有電燈的話,你簡直會覺得自己是穿越了時空,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上個世紀60年代的糧庫,既可儲備戰(zhàn)略物資又可作人防工程
如今,滎陽市民夏延偉是這個糧庫的新主人。夏延偉本來是做紅酒的,一直想找一個儲存紅酒的好地方。有一次,他從一位在糧食局上班的朋友口中得知,滎陽城關鎮(zhèn)趙溝的地下糧庫廢棄多年,較為適合做酒窖。
當夏延偉看到這座地下糧倉的時候,當時就震驚了。無論是地理環(huán)境還是建筑結構,無論是溫度、濕度還是儲存容量,都讓人驚嘆。他與滎陽市糧食局簽訂了糧倉租用協(xié)議,并著手進行相應的整改。
據(jù)夏延偉介紹,該糧庫建于上世紀60年代,屬于滎陽縣(此為當時的稱謂,現(xiàn)稱“滎陽市”)糧食局下屬機構,主要功能為儲存糧食。之所以建在地下,是當時全國上下積極響應毛主席提出的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這一指示而建造的,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
該地下糧倉建于丘陵之下,占地近40畝,一條主隧洞通往10多個倉舍。長達200余米的地道可將數(shù)以萬噸的糧食進行輸入和轉出,實現(xiàn)機械化運送。同時,建有地下面粉加工廠,利用傳送裝置,實現(xiàn)對糧食的儲存、加工雙重功能。
均勻分布的倉舍大多呈圓形或橢圓形,高達10多米,倉體直徑10余米。每個倉以紅磚砌成,配有氣孔。倉內(nèi)冬暖夏涼,溫濕相宜,其建筑結構堅固難用,形制古樸自然,工藝細致精湛,整體密閉性強,既體現(xiàn)出當年地窯儲糧建造技術的精湛,又凸顯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實乃是當今鄭州區(qū)域乃至河南省范圍內(nèi)保留完整且罕見的地下糧倉。如果戰(zhàn)時,還可以作人防工程。
時代烙印的工程,欲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夏延偉說,他把自己的紅酒儲存在地下糧倉后,還有很大的空余。他想讓這個地下糧倉發(fā)揮更大的意義。
“走進隧道,立刻就有不一樣的感覺,就能感受到當年的時代氣息,感受到‘深挖洞、廣積糧’的真正樣子。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大家都不應該忘掉那段歷史,應該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那段真實的歷史。”夏延偉說。
作為這個地下糧倉的開發(fā)者、守護者和推廣者,夏延偉在全力保護這一歷史文化遺存之外,希望能讓曾經(jīng)歷經(jīng)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追憶一下歷史,讓沒有經(jīng)歷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來接受精神啟迪,成為一個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